赫山区2019年粮食生产结构调整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20-01-13 10:27 作者: 来源:赫山区统计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为进一步摸清我区粮食生产状况,赫山区统计局和区农业农村局一起随机、均衡选择20家种粮户,开展抽样调查,情况如下:

一、调查情况

20户调查对象位于传统双季稻区八字哨镇、笔架山乡、欧江岔镇,2019年共流转土地937亩,水稻播种面积1322亩,其中早稻播种面积388亩,一季晚稻播种面积544亩,双季晚稻播种面积393亩。相比2018年,该20户调查对象流转耕地面积增加53亩,增加6.0%,水稻播种面积减少49亩,减少3.6%,其中早稻播种面积减少102亩,减少20.8%,一季晚稻播种面积增加154亩,增加39.5%,双季晚稻播种面积减少101亩,减少20.4%。 根据随机20家调查对象数据推算,今年赫山区水稻播种面积104.2万亩,其中早稻41.2万亩、一季晚稻15.3万亩、双季晚稻44.2万亩、旱粮3.5万亩,无抛荒和耕地非粮化。

二、原因分析

(一)粮食托底收购价格下滑,种粮效益降低,农民减少粮食播种面积,规避市场风险。

(二)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种粮意愿降低。20户调查数据统计,虽土地流转价格下降,但肥料、种子、农药及人力成本上升,总体成本仍上升。

(三)政府财政投入乏力。赫山区粮食生产大区,粮食生产点多、线长,仅靠上级项目资金支撑,缺乏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和保障力度。

(四)农业基础设施老化,机耕道路湮没,排灌渠淤积,地力下降,农业抗灾能力差。大幅度增加田间管理难度和生产成本。

(五)秸秆禁烧进一步压缩农民种植双季稻意愿。据调查统计,早稻秸秆离田需增加成本220/亩左右,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大面积推广尚不成熟。

三、建议

(一)强化行政推动,落实各级行政首长管粮,明确县、乡、村三级发展粮食生产主体责任,同时对产粮大区和产粮大户实行重奖。

(二)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适当提高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稻谷收购价格保护补贴资金、集中育秧资金标准,同级财政给予支持,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三)创新补贴、奖励机制,加大资金补贴力度,加大对高档优质稻开发和品牌创建工作奖补力度和规模大户(500亩以上)的奖励力度,严格各级资金绩效考核和发放。

(四)调结构,出台政策对“稻+”模式奖补,如“稻+油”、“稻+虾”。

四、稳定粮食生产

(一)调优结构。按照因地制宜原则,提高水田复种指数,由原计划播种单季稻改为春播玉米、秋种马铃薯。

(二)加大优种优育。农业技术部门通过优选高档优质稻、玉米、马铃薯、红薯等粮食作物种子,集中采购,免费保障农民种植,稳定种粮积极性。

(供稿:赫山区统计局  蔡克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