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需求持续改善 经济复苏态势明显
—上半年全市经济形势简析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推进,生产需求持续改善,积极因素逐步积累,经济复苏态势进一步显现。
一、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28.6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0.7%,扭转了一季度的下降局面,增速比一季度提升3.5个百分点。其中,一产业增加值111.8亿元,增长1.8%;二产业增加值350.74亿元,下降0.2%;三产业增加值366.15亿元,增长1.4%。
(一)农业生产稳步推进。一是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全市早稻种植面积174.9万亩,比上年增加33.9万亩,为双季稻种植比重提高和全年粮食种植面积增长打下良好基础。二是经济作物发展看好。今年以来气温高于上年同期,有利于经济作物生长。全市蔬菜总产量同比增长5%;油菜种植面积约192万亩,总产量23万吨左右,分别比上年增长6.5%和11%。三是水产品降幅收窄。1-6月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22万亩,水产品产量同比下降0.7%,比一季度收窄2.3个百分点。四是家禽销售形势好转。疫情防控期间,畜禽产品销售受到较大影响,但近两月家禽消费明显上升,1-6月家禽出栏1169.37万羽。五是生猪产能加快恢复。全市新开工建设生猪养殖场153个,新增产能约68万头,推动生猪产能加快恢复,1-6月出栏生猪143.88万头。1-6月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0.45亿元,增长2.3%,比一季度提高5.1个百分点。
(二)工业产能逐步恢复。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增长0.1%,比1-2月、1-3月、1-4月和1-5月分别提高15、7.9、3.8和1.9个百分点。市级及以上工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九大主要行业增加值增长0.2%,其中,化学行业增加值增长5%,食品和建材行业各增长2.2%。从当月情况看,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比5月份提升3.1个百分点。九大主要行业中除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冶炼和医药行业分别下降7.7%、10.6%和16.7%外,其它六个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建材、化学、食品和装备制造行业增速较快,分别比上年同月增长16.6%、9.9%、9.5%和9.2%。
(三)投资增速有所回落。1-6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比1季度提升2.5个百分点,比1-5月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产业投资增长16.4%,工业投资增长16.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9%。本年新开工项目298个,比上年同期增加73个。
(四)消费市场逐步改善。1-6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61亿元,同比下降6.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下降7%和5.2%,分别比一季度收窄4.8和4.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行业零售额分别下降2.1%、3.8%、27.5%和13.8%,降幅比一季度分别收窄4.4、5、4.9和4.5个百分点。从当月情况看:6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96亿元,比5月份增长1%,比上年同月仅下降1.5%。
(五)财政收支继续下降。1-6月,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亿元,同比下降4.4%,比1-5月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为56.55亿元,下降1%,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3.2%,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91亿元,下降6.7%,比1-5月回落4.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税收收入25.46亿元,下降0.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84亿元,下降19.5%。
(六)金融运行基本稳健。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43.21亿元,比年初增加192.11亿元,比年初增长9.4%。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31.42亿元,比年初增加167.39亿元,比年初增长13.2%。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为63.8%,比一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
二、对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的因素分析
(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服务行业产能恢复不足。一是住宿餐饮消费不足。1-6月,全市住宿业和餐饮业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7.5%和13.8%,降幅明显大于批发业和零售业。二是旅游消费依然乏力。1-5月,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1081.78万人,同比下降32.9%,旅游总收入96.54亿元,下降26.9%。另外,还有一些人员聚集度比较高的服务行业如电影放映等仍未全面复工,在目前疫情还没有彻底解除的情况下,全行业全面复工复产仍需时日。三是房地产业低迷。1-6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增长0.9%,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4.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8%。
2.涉外工业影响持续。目前国外疫情依然严重,我市工业外向度比较高的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出口受阻,国内市场同行业竞争也随之加剧。从年初开始,全市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增加值就呈下降局面,1-6月分别下降9.9%和5.2%。据了解,上半年纺织服装行业是按疫情发生以前的订单安排生产,后段订单不足。如某制衣,目前员工1100多人,比上年减少近千人,计划中的第二厂区也因疫情影响延后,今年订单只到上半年,下半年订单堪忧。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因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低迷,企业惜售,目前产品库存较多,流动资金压力加大。
3.区域发展不平衡。从主要经济指标看:1-6月,安化、沅江和大通湖规模工业增加值均下降0.8%,落后市平均0.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安化和高新区增速均为4.9%,落后市平均0.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和产业投资增速区域之间差距更大。从新增“四上”单位来看:1-6月全市新增61家入库单位中,高新区16家,桃江11家,沅江10家,赫山区9家,南县7家,资阳和大通湖各3家,安化仅2家。
4.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加。当前全球疫情还在扩散蔓延,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将继续发展演变,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明显提高,国内经济全面恢复仍面临一定压力。我市在国际、国内这个大环境下,不可能独善其身。
(二)对冲疫情影响的有利因素
1.政策助力企业发展。为对冲疫情影响,国家出台了多项惠企政策,比如,针对内外需的突发下降、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困难、微循环受阻、企业亏损面上升,财政政策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货币政策又增加面向中小银行的再贷款贴现额度与定向降准,这些措施势必助力企业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空间,既有利于现有企业渡过难关并发展壮大,也有利于促进产业投资增长。
2.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生产关系到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关系到社会稳定。今年我市早稻面积增加,蔬菜生产形势较好,油菜籽丰收已成定局;水产品生产回升,家禽销售回暖,生猪产能加快恢复。加上多年来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农民收入处于中上水平的良好基础,对稳定全市经济发展的作用突出。
3.工业发展后劲增强。一是工业投资增势强劲。1-6月,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6.7%,比全市总投资增速高10.9个百分点。二是新入规企业大幅增加。1-6月,全市新入库规模工业企业40家,入库数量居全省前列,新入库规模工业企业数量比上年同期增加27家。经走访后续还将有数十家企业申报入规。新进企业将为我市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强我市工业发展后劲。
4.投资项目质量提高。1-6月,全市新开工项目298个,比上年同期增加73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86.07亿元,项目平均计划投资达2.3亿元,新进项目规模是上年同期的4倍多。目前全部在库项目(不含房地产项目)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472个,比上年同期增加49个,亿元及以上项目34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60个。投资项目规模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项目的质量。另外,据对全市工业园区的调研,我市新建投资项目科技含量明显提高,产业配套也更加紧密、完善。
三、促进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客观分析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我们认为,要对冲疫情影响,当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一)稳定农业生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食为政首,稳住农业基本盘增添发展底气。农业是基础产业,关系到居民米袋子、菜篮子。在当前全球疫情肆虐、重要农产品出口国对我国欠友好的情况下,保障粮食安全、主要农产品自给自足显得尤为重要。我市又是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市,近年来现代农业建设在全省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当前形势下更要做好示范引领。要进一步稳定粮食、蔬菜、生猪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尤其要大力发展生猪生产,尽快恢复产能,降低猪肉价格,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力争从农业大市转变为农业强市;继续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在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夯实工业基础。今年的疫情固然对我市工业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同时也是对我市工业企业的一次重大考验,经受住考验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上将更加成熟,也更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在后段我们要通过精准帮扶企业用好用活各项优惠政策,努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帮助企业强基固本,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延长产业链条,形成功能完备、配套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集群。
(三)优化投资结构。作为经济欠发展地区,投资仍然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们要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上多下功夫。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做好基础设施项目规划,积极对接国家大基建计划,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围绕园区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扩大以高铁站为轴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产业投资方面,加大工业投资项目推进力度,促使项目尽快投产,产业效益,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用活一产业投资,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服务业企业,在补短板、强基础上下功夫。
(四)促进消费复兴。一是扩大消费券覆盖面。遍布城乡的沿街小店铺和流动商贩,是众多家庭赖以维生的重要经济来源,关联人口众多,也是居民最方便的消费选择。而消费券适用范围基本没有覆盖到小店铺和流动商贩,如果扩大消费券覆盖范围,既方便了居民消费,也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和低收入家庭增收。二是适当放宽工会活动限制。单位在市域内组织工会活动时,适度放宽不住宿等消费限制,刺激住宿餐饮业增长,提振行业信心。三是鼓励市场主体创新服务方式,满足居民便捷化、个性化需求,促进消费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