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益阳市新增“四上”企业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16 15:42 作者: 来源:市局普查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2020年,全市上下克服疫情影响,扎实做好 "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培育市场主体,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一、四上企业新增情况

2020年全市新增“四上”企业327家,比上年增加5家,增长1.6%。其中新开业(投产)160家;“四下”升“四上”167家。新增“四上”企业占全省新增的4.3%,居全省第11位。

    (一)分区域看,地区间差异较大,全市8区县(市)新增“四上”企业家数与上年相比呈现“四升四降”。其中安化县、大通湖区、高新区、沅江市正增长,增速分别为112.0%30.0%10.3%5.4%;南县、桃江县、资阳区、赫山区负增长,增速分别为-38.5-19.3%-13.9%-1.3%。(见表1

新增四上企业区域分布情况

                单位:个、 %

区县(市)

2020

2019

同比增/

同比增长

合计

327

322

5

1.6

资阳区

31

36

-5

-13.9

赫山区

78

79

-1

-1.3

 

24

39

-15

-38.5

桃江县

46

57

-11

-19.3

安化县

53

25

28

112.0

沅江市

39

37

2

5.4

大通湖区

13

10

3

30.0

高新区

43

39

4

10.3

 

(二)分行业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占比最高,有资质建筑业增幅最大。规模以上工业新增189家,占新增“四上”企业的57.8%,比上年增长13.2%;新增有资质建筑业15家,增长114.3%;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新增21家,增长10.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新增76家,下降9.5%;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新增23家,下降23.3%;规模以上服务业受疫情冲击较大,新增3家,下降80.0%。(见表2

 

新增四上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单位:个%

 

2020

2019

同比增/

同比增长(%)

新增企业数

占比(%)

新增企业数

占比(%)

合计

327

 

322

 

5

1.6

规模以上工业

189

57.8

167

51.9

22

13.2

有资质建筑业

15

4.6

7

2.2

8

114.3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

76

23.2

84

26.1

-8

-9.5

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

21

6.4

19

5.9

2

10.5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23

7.0

30

9.3

-7

-23.3

规模以上服务业

3

0.9

15

4.7

-12

-80.0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新增四上企业行业发展不平衡。新增四上企业主要集中在规模以上工业和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2017-2020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和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占全行业新增四上企业比重依次为75.9%76.6%78.0%81.0%

(二)新增四上企业发展后劲不足。2017-2020年新增四上企业数整体增加,但增速缓慢,四上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尤其是2020年疫情暴发以后,受疫情影响,部分区县(市)新增“四上”企业出现负增长。2017-2020年全市年均增长5.6%,其中资阳区、南县呈负增长。(见表3

3  2017-2020年新增四上企业情况

单位:个、%

区县(市)

2017

2018

2019

2020

年均增速

益阳市

278

295

322

327

5.6

资阳区

43

37

36

31

-10.3

赫山区

46

54

79

78

19.2

 

36

36

39

24

-12.6

桃江县

35

57

57

46

9.5

安化县

32

25

25

53

18.3

沅江市

39

33

37

39

0

大通湖区

13

16

10

13

0

高新区

34

37

39

43

8.1

三、建议

(一)加强部门联动,建立准“四上”企业库。结合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数据,筛选准四上企业,建立准四上企业库,全面开展调查摸底,重点追踪,对确已达标的企业提供精准的指导和服务,确保达到规模标准的企业及时申报入统,对准四上企业,做好跟踪服务,确保达到规模即可申报入统。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四上”企业申报积极性。加大政府对入统企业的扶持力度,凡年度内经国家统计部门批准入统的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增强四上企业申报意愿,提高四上企业入库申报积极性。

(三)加大培育力度,强化新入统的企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重点扶持有发展潜力、附加值高的企业,扶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规模较大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建设,出台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大品牌大企业入驻,把园区建成大品牌大企业的聚集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