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益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13 15:03 作者: 来源:市局综合科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不断显现,全市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国内局部地区疫情有反弹的情况发生,全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为了适应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的需要,部分餐饮、文化娱乐、服务业等商家纷纷停业歇业以防控疫情,后阶段对民营经济发展将产生一定不利影响。现就当前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如下: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总量占比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92亿元,同比增长11.7%,高于GDP增速0.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73.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5.4%,拉动GDP增长8.6个百分点。

(二)民营市场主体稳步增长。上半年,我市民营市场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市市场主体33.87万(含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比增长9.1%;其中:民营企业5.65万户,同比增长9.5%;个体工商户26.98万户,同比增长8.9%

(三)民营工业总体发展较好。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达1249家,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的比重为95.5%。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282.34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9.6%,同比增长13.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情况显示: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比上年同期提高14.0个百分点。

(四)民间投资保持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0.3%,比上年同期提高8.3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6.1个百分点。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库项目同比增加7个,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9.9%,高于全部投资0.2个百分点。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06.5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1%,其中住宅面积186.4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7%

二、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新增规模工业拉动不强。上半年,全市新建投产入规工业企业17家,比去年同期减少23家,新增入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且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传统行业,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企业仍然较少,新增的17家企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仅4.3%,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乏力。

(二)民间投资的贡献率回落。上半年,我市民间投资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没有超过国有经济投资的贡献率。全市民间投资拉动全社会投资仅增长6.1个百分点,而国有投资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13.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4.9%,比上年同期回落4.7个百分点。

(三)融资难依然是发展短板。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银行存贷比为69.6%,在全省排第10位。上半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90%企业表示经营与发展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规下工业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低,无抵押担保,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遇到急需流动资金时,只能向民间借贷,高利息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四)民营企业创新能力较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竞争优势,而创新正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支撑因素,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益阳民营企业规模普遍小、资金短缺、实力不强,民营企业在创新理念、创新手段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导致企业在创新与发展中受到制约。

三、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抢抓“东接东融”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结构调优,不断补链强链,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活力和竞争力。

(二)努力缓解企业资金难题。深入研究、探索创新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机制,同时发挥好纽带与桥梁作用,力促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以缓解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难题。

(三)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 和“独角兽”企业,带动配套企业、研发企业落户益阳,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狠抓新兴产业链条式发展。加快推动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形成新的工业发展支撑。

(四)优化环境推进企业创新。继续推动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强化对民营企业投资的服务功能,在切实抓好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五个优化的同时,进一步推进民营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

 

 (供稿:市局综合科 王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