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益阳市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稳步向好态势。
一、当前经济运行特点
1. 规模工业平稳增长。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同)增长12.2%(居全省第7位),比1-6月回落0.8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13.5%,两年平均增速为6.6%,比1-6月提升0.2个百分点。其中:九大支柱行业增长13.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股份制企业增长12.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市级及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长13.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2. 投资保持稳定增长。1-7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3%,比1-6月回落4.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比2019年同期增长23.2%,两年平均增长11.0%。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0.0%,亿元项目投资增长12.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6.3%。分三次产业看,一产业投资增长73.8%;二产业投资增长11.7%;三产业投资增长15.9%。全市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7.5 %,高于全市投资增速2.2个百分点,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65.7%,高于去年同期1.2个百分点。
3. 消费需求稳定释放。1-7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4.74亿元,增长25.0%(居全省第1位),比1-6月回落1.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17.5%,两年平均增长8.4%。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373.97亿元,增长24.8%;乡村零售额100.77亿元,增长25.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分别增长11.6%、22.0%、23.0%、46.2%,其中零售业零售额占比最高,餐饮业增速最快。
4.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1-7月,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06亿元,增长17.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98亿元,增长24.6%(居全省第2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0.51亿元,增长7.2%(居全省第3位),比1-6月提升了5.7个百分点。八项支出合计167.84亿元,增长2.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8%,其中: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等民生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4.1%、25.7%。
5. 金融市场稳健有力。截止7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60.95亿元,比年初增加167.48亿元,同比增长10.8%(居全省第1位),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843.28亿元,比年初增加180.9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21.18亿元,比年初增加181.66亿元,同比增长20.7%(居全省第1位)。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新增企业拉动不足。当前规模工业增长主要依靠老企业和传统支柱行业拉动,且主要依靠部分重点行业恢复性增长。1-7月,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仅25家,比去年同期减少22家,新增入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且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传统行业,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企业仍然较少,行业增加值率偏低,新增的25家企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贡献率仅1.1%,对全市的规模工业拉动乏力。
(二)民间投资活力不足。今年以来,益阳市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1-7月,益阳市民间投资增长10.0%,低于全部投资增速5.3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1.2个百分点,与2-6月5个月份增速相比,分别回落10.5、9.2、5.3、1.9、0.3个百分点。
(三)消费支撑后劲不足。一方面,批发业和零售业增速放缓。批发业和零售业分别增长11.6%和22.0%,分别低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13.4和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新增入库企业少。1-7月,全市新入库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仅6家,零售额仅1716万元,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贡献率仅0.04%,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
三、几点建议
(一)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在优化升级现有存量企业的基础上做文章,鼓励更多的企业成长壮大,抢抓“十四五”发展机遇,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现有产业和产品升级换代。
(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着力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和政策处理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投资强度和投资效益,引导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建设等领域,增强全市投资增长动力。
(三)稳定扩大消费市场。一方面要大力促进居民消费。坚持扩大内需,挖掘消费潜力,当前尤其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促进居民消费的工作,通过开展一系列让利促销活动,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持续扩大销售规模。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满足居民多层次、个性化消费需求,推动市场消费继续向好发展。
(供稿:市局综合科 贺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