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恢复基础持续夯实,稳中有进态势明显。受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冲击,以及上年同期基数抬升等因素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和全国、全省一样呈现持续回落态势。但是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增速呈逐月加快态势。
一、1—9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47.2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9.4%,两年平均增速为6.0%;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06.05亿元、626.47亿元和614.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10.3%和8.7%,两年平均分别增长6.1%、6.5%和5.6%。
(一)规模工业持续稳定增长。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其中:九大支柱行业增长12.5%;股份制企业增长11.2%;园区规模工业增长12.4%。
从两年平均增速看,我市从1-2月的3.5%提升到1-9月6.7%。
(二)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1—9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其中,产业投资增长13.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3%。从两年平均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1-2月的7.1%提升到1-9月的11.3%。
(三)市场消费需求支撑有力。1—9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亿元,增长20.3%。从两年平均增速看,全市从年初的6.4%提升到7.2%。
(四)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加。1—9月,全市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38亿元,增速为25.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4.18亿元,增长1.4%。
(五)金融支持保障力度加大。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515.56亿元,比年初增加222.09亿元,同比增长10.4%。本外币贷款余额1767.94亿元,比年初增加228.41亿元,同比增长18.3%。期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70.3%,比上月末提高0.3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因素分析
从有利因素看:
(一)主要农产品供应增加。一是粮食丰收。全年早稻种植面积166万亩,在面积比上年略有减少的情况下,总产量达到66.35万吨,比上年增长5.7%;预计中稻亩产达到538公斤左右,增产幅度达到5%以上;双季晚稻亩产447公斤,比上年增长近20%。二是蔬菜增产。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57万亩,产量359万吨,分别增长2.8%和4.1%。三是生猪出栏大幅增长。全市出栏生猪288.66万头,增长39.6%,羊、家禽和禽蛋产量略有增长。
(二)房地产业平稳发展。1—9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1%,比1—8月加快3.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294.49万平方米,增长7.9%。全市商品住宅均价基本稳定在5100元/平方米左右。
(三)餐饮业发展势头强劲。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35.8%,高于全市社会品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达11.4%,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个百分点。
(四)重点行业带动有力。1—9月,规模以上工业中的电力、食品、装备制造、医药四大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7.9%、16.0%、14.2%、14.1%。九大主要行业增加值占比达90.9%,比上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9%,占GDP的比重达到34.3%,比上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
(五)创新动能明显加强。前三季度,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37.74亿元,增长20.1%;与2020年相比,增速提升12.2个百分点;年内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家。
从不利因素看:
(一)工业发展后劲不足。1—9月,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仅31家,只有上年同期的一半,新增规模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传统行业,且规模较小,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拉动作用有限。
(二)投资结构有待改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中,涉及到投资的有4个指标,分别是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高技术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9月,上述4个指标分别为41.5%、65.8%、55.2%和14.5%,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降低0.3、0.2、3.7和0.6个百分点。
(三)重点税源企业纳税额下降。1-9月,在全市税收收入达到45.59亿元,增长26.1%的情况下,重点税源企业纳税额还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1-9月重点税源企业合计纳税3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9%。81家重点税源企业中,纳税额下降的有53家,下降面达65.4%。其中,纳税额在亿元以上的7家,合计纳税15.41亿元,同比仅增长0.2%。
三、下阶段工作建议
(一)加强产业布局,优化投资结构。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进一步突出全市电子信息等产业在省内的优势地位。在产业投资引进方面,选择产业配套能力强的项目,延长现有产业链条,形成功能完备、配套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集群,把优势产业做得更大、更优、更强。注重制造业投资、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和高技术产业项目引进,加快现有项目投资进度,确保上述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稳中有升。注重投资效益,确保投资强度、单位面积税收水平稳步提高。
(二)提高创新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掌握关键技术,促进“三高四新”战略实施。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要壮大创新人才队伍,以优惠政策引进关键人才、留住急需人才,以培训方式培育新的人才。优化创新环境。加强与科研院所和相关高校的合作,形成产、学、研一条龙运作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创新成果。
(三)加强企业培育,强化工业支撑。一是加大规模工业企业培育力度,为专、新、精、特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其成长壮大升级入规。二是加快工业项目推进力度,促使工业项目投资尽快落地,加快投资进度,建成项目尽快投产产生效益,为全市规模工业注入新的活力,为全市工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四)推动消费升级,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响应国家碳中和、碳达峰政策,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积极推进5G产业发展,推动居民新一轮智能终端消费升级;推动家电产品由功能消费向品质消费和服务消费升级;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推动电梯及相关产品消费;积极发展健康、医疗、养老产业,妥善应对老龄人口增加问题;充分发挥海关和“两仓”(保税仓和监管仓)作用,加强项目策划,强化货源组织,搭乘“湘欧快线”,加快全市与“一带一路”深度对接,进一步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提高益阳经济的活力与张力。
(供稿:市局综合科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