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及相关产业(简称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包括文化核心领域和文化相关领域两部分。文化核心领域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精神需要而进行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文化相关领域是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活动。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12.72亿元,比上年下降4.5%。
一、我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
(一)文化相关领域占比高
从文化产业的两大范围看: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相关领域实现营业收入91.8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比重为81.5%,比上年提升2.5个百分点。其中: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实现营业收入78.10亿元, 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相关领域营业收入比重为85.0%,比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
(二)文化制造业占主导地位
从文化产业涉及行业看: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文化批零业、文化服务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2.66亿元、11.59亿元、8.47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2.2%、10.3%、7.5%,除文化服务业比重比上年低2.8个百分点外,文化制造业、文化批零业分别比上年提升2.4和0.4个百分点。
(三)赫山区文化产业总量最大
从区县(市)来看:2020年,赫山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7.4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比重达59.8%;其次资阳区实现营业收入23.51亿元,占比20.9%。其他区县(市)按营业收入高低依次为南县8.89亿元、沅江市4.57亿元、安化县4.48亿元、桃江县2.34亿元、高新区1.47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的比重为7.9%、4.1%、4.0%、2.1%、1.3%。大通湖区暂未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
二、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历程,由于起步晚、规模小、数量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整体实力不强、市场主体盈利能力偏弱、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再加上国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对文化产业发展影响,阻碍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产业发展整体实力不强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4.5%。全年营业收入超亿元以上的文化企业共计22家,其中超10亿元的企业仅1家。
(二)市场主体盈利能力偏弱
文化产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盈利能力较弱,一直是制约文化产业又快又好发展的瓶颈。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共计133家,户均实现利润147万元。
(三)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够
全市财政一般公共预算中的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投入较少。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为7.62亿元,比上年下降10.9%,支出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仅为2.0%。
三、促进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刺激文化消费,加大文化市场供给
积极发挥文化消费优势,在全市开展以阅读、演出、电影、文博、文旅等消费为重点,实施政府与市场互动的一揽子促进活动,引导更多市民走进书店、剧场、影院等文化场所,培育高人气、高活跃度的文化消费大市场,不断深化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形成文化产品服务供给新格局,努力推动文化消费成为扩大内需新动力。
(二)做大龙头企业,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鼓励各类文化企业有序进入文化市场,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整合、优化现有文化资源,在传媒、出版、发行、影视、数字文化等领域大力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扶持高成长性“小巨人”企业、高创新性“独角兽”企业和细分行业“隐形冠军”,提高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并充分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带动作用。
(三)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政策扶持力度
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追加文化预算支出,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各种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与支持民营资本投入文化市场,支持各区县(市)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推动文化产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加速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等不同产业的互助融合。通过不断加大政府顶层设计,建立各部门共同协作的文化产业促进机制,鼓励各区县(市)和相关部门出台支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增强文化产业的政策保障。
(供稿:市局人口就业科 王皓 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