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市互联网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2-05-25 15:20 作者: 来源:市统计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为深入了解我市当前互联网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情况,市统计局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对8个社区和80名居民开展了调研。调研内容涉及到社区智慧基层服务、智慧政务打造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社区治理”实现了网格化管理,一站式服务,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服务质量。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资源不共享,经费支撑不够等困境,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互联网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现状

(一)开展“一站式”服务,创建了方便快捷的社区服务模式。调查的8个社区全部使用益阳市一窗受理办公系统,提供了“一件事,只进一扇门”的“一站式”服务。如赫山路社区办理养老金领取认证业务,不用去人社部门,只需在社区窗口办理即可,简化了业务流程,提升了服务质量。方便快捷的生活,深受社区居民的喜爱,全市参与调查的80名居民中有91.3%的对“一站式”服务给予了好评。

(二)创新“互联网+”模式,提高了居民对社区工作的参与度。社区通过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微信网格群、智慧社区公众号等途径开展社区工作,提高了居民对“互联网+社区治理”的参与度。全市参与调查的80名居民中有62.5%的经常浏览小区服务APP、公众号或者网站发布的信息,有58.8%的经常使用微信群、QQ群等互联网方式参与社区工作讨论。如洪家村社区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信息宣传公开、业务办理、沟通交流、网格化管理、志愿者服务和信息采集等业务活动,实现了社区(流动)人口管理、社会组织管理、养老助残服务管理、社区民情互动和疫情防控电子化、系统化管理。

(三)采用“网格化+微信群”管理方式,构建了网格化社区服务格局。全市按照“规模适度、方便管理、全面覆盖”的原则,采用“网格化+微信群”的管理方式,将每个社区划分成若干网格,由网格长管理网格群,居民可以在群里参与社区治理,搭建了社区与居民沟通的桥梁。特别是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网格微信群发挥了重要作用,居民通过所在网格微信群报备个人相关信息,不用到社区填表格,为疫情防控减少人员流动和人员接触范围提供了有效途径。全市参与调查的80名居民中有66.3%的应用网格群进行新冠疫情个人信息申报,助力疫情严防严控。

二、互联网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中遇到的困境

(一)群体覆盖存在盲点。社区居民中的老年群体,大多数因未使用智能设备,不仅不能享受到“互联网+”时代的便利,反而生活中遇到了更多困扰。尤其是老旧社区,老年人群体庞大,他们因不会运用网络技术,在“互联网+”社区治理过程中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参与调查的8个社区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10%,他们普遍反映难以接受复杂的程序操作。

(二)信息共享存在堵点。各部门信息系统相互独立,导致彼此间信息难以流通、共享,形成了信息共享堵点。居民通过互联网办理业务过程中,许多个人信息要重复填写提交,给人民群众带来诸多不便。8个调查社区中,有7个社区反映各个部门的APP、信息采集系统多且信息不互通,资料重复填写提交。

(三)资金保障存在困难。“互联网+”社区治理,需要在软硬件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而社区的资金来源非常有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而拨款金额一般仅够社区日常开支,没有多余的财力来进行信息化建设,影响了“互联网+”社区治理工作的开展。

三、完善互联网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

(一)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搭建多元沟通桥梁。在社区治理中引入“互联网+”,是克服传统治理局限性,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与线上互动同样重要的,是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一体的治理机制,依托互联网技术,搭建多元沟通桥梁,推动“单边主义行政管理”向“多方协商治理”的转变,形成合作共治的格局,让服务覆盖到每一个群体。

(二)整合各方数据资源,构筑信息共享平台。政府要整合各方资源,制定规章制度,对数据的使用进行规范管理,按不同政府职能进行分类,将各类社会基础数据信息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上,避免重复建设和数据割据,做到数据互通,应用互动,成果共享,减少“数字鸿沟”。在公共服务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实现社区治理高效化、管理科学化。

(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政府要加大对社区互联网治理建设工程的财政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互联网+社区治理”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引导企业将目光投向“互联网+”社区治理方向,提供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流入,鼓励企业开发多种类型的互联网产品来满足社区治理需要。

(供稿:市局服务业科 洪家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