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市场主体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¾¾对我市上半年“四上”企业情况的浅析
发布时间:2019-07-10 15:55 作者: 来源:民调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今年上半年,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创新引导、开放崛起战略,全市经济增长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四上企业稳步增长,同时也存在需持续关注的问题。【注:“四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工业)、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以下简称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以下简称批发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以下简称住宿餐饮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以下简称房地产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以下简称服务业企业)。】

一、“四上”企业发展现状

上半年全市已有四上企业2054个,较上年同期增加71个,增长3.6%

(一)工业企业占比稳居首位。从专业分布情况看,上半年全市工业四上企业1104个,占全部四上企业的比重为53.7%,稳居各专业之首;批发零售业企业410个,居第二位;房地产业企业213个,居第三位;服务业企业136个,居第四位;建筑业企业110个,居第五位;住宿餐饮业企业81个,居最后一位。(附表1

1  分专业“四上”企业数

 

 

20196月末企业数(个)

占比(%

 

2054

100

规模以上工业

1104

53.7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

410

20.0

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213

10.4

规模以上服务业

136

6.6

有资质的建筑业

110

5.4

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

81

3.9

 

(二)各专业“四上”企业数量发展不均衡。从专业增减数量看,截止6月末,批发零售业企业410家,比上年同期增加75家,增长22.4%,增速列第1位;其次为住宿餐饮业同比增加10家,增长14.1%;工业平稳增长1.9%。余下的三个专业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不同程度的单位数量减少,其中服务业企业减少最多,达21家,下降13.4%;其次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分别减少11家和3家,分别下降4.9%2.7%。(附表2

 

2  分专业“四上”企业变动情况

 

20196月末企业数(个)

较上年同期

增减量(个)

增速(%

合计

2054

71

3.6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

410

75

22.4

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

81

10

14.1

规模以上工业

1104

21

1.9

有资质的建筑业

110

-3

-2.7

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213

-11

-4.9

规模以上服务业

136

-21

-13.4

 

(三)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增长较快。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看,企业数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前三位的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增长22.4%14.1%10%;制造业单位1071个,增加16个,仅增长1.5%

从单位增减情况看,现代服务业涉及的多个行业中,除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外,其他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和教育行业降幅最大,均下降33.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下降2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降19%。(附表3)。

 

3  “四上”企业分行业门类情况

行业门类

20196月末企业数(个)

20186月末企业数(个)

增减量(个)

增速(%

采矿业

15

15

0

--

制造业

1071

1055

16

1.5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4

13

1

7.7

建筑业

110

113

-3

-2.6

批发和零售业

410

335

75

22.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6

31

-5

-16.1

住宿和餐饮业

81

71

10

14.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9

20

-1

-5

房地产业

214

226

-12

-5.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7

21

-4

-19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2

15

-3

-2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1

10

1

1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

3

-1

-33.3

教育

2

3

-1

-33.3

卫生和社会工作

3

3

0

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7

49

-2

-4.1

 

(四)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从登记注册类型看,6月末内资企业单位数2012个,占全部“四上”企业的98%,一直占据主体地位,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只占到2.0%;内资企业中,国有和集体企业47个,仅占全部“四上”企业的2.3%,而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私营企业合计1964个,比重达到95.6%

从单位增减情况看, 6月末私营企业单位数量较上年同期增加123个,增长8.3%,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除国有企业持平外,集体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较上年同期减少4个、40个和7个,同比下降25 %11.7 %10.9%(附表4)。

4  “四上”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布情况

 

 

20196月末(个)

比重(%

20186月末

(个)

增减量

(个)

全市合计

2054

100%

1983

71

内资企业小计

2012

98

1942

70

其中:国有企业

35

1.7

35

0

集体企业

12

0.6

16

-4

股份合作企业

0

--

3

-3

联营企业

1

0.05

1

0

有限责任公司

301

14.7

341

-40

股份有限公司

57

2.8

64

-7

私营企业

1605

78.1

1482

123

其他企业

1

0.05

--

1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30

1.4

27

3

外商投资企业

12

0.6

14

-2

 

二、需持续关注的问题

(一)单位总量偏少。截止6月末,全省共有“四上”企业40071家,我市仅有2054家,占全省5.1%的比重,在全省14个地(州、市)中排第10位,且较2018年末退后一位;在全省二类地区排第四位,居邵阳市、永州市和娄底市之后。“四上”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数据来源。“四上”企业总量偏少,将无法充分体现我市经济发展总水平。(附表5

 

 

5  分市州“四上”企业数

 

 

20196月末企业数(个)

排名

占比(%

全 省

40071

 

 

长沙市

8730

1

21.8

株洲市

3601

2

9.0

湘潭市

1899

11

4.7

衡阳市

3065

7

7.6

邵阳市

3599

3

9.0

岳阳市

3389

4

8.5

常德市

3155

6

7.9

张家界市

559

14

1.4

益阳市

2054

10

5.1

郴洲市

3206

5

8.0

永州市

2318

8

5.8

怀化市

1720

12

4.3

娄底市

2101

9

5.2

湘西自治州

675

13

1.7

 

(二)今年以来新增“四上”企业数在全省排名靠后。今年以来,全市“四上企业申报新增35家,虽比2018年同期增加9家,但与全省各地增加数相比,较为落后,列第11位。今年上半年邵阳市排名第一位,新增176家,我市与之相比少141家;娄底市排名第十位,新增41家,我市与之相比少6家。

(三)服务业发展急需加速。目前我市“四上服务业企业发展缓慢,从月度申报审批单位量来看,1-6月仅新增2家,因达不到“四上”企业要求,6月底退出一家,今年上半年净增1家。从全省来看,我市服务业企业136家,数量排全省第12位,仅位于湘西自治州和张家界市之前。服务业企业数量从2017年末的157家到现在的136家,已减少21家,比第11位少了70家,差距较大。(附表6

 

6  分市州“四上”服务业企业数

 

 

6月底四上单位数(个)

排名

全 省

6431

 

长沙市

1800

1

株洲市

449

7

湘潭市

206

11

衡阳市

580

4

邵阳市

465

6

岳阳市

605

3

常德市

669

2

张家界市

86

14

益阳市

136

12

郴州市

567

5

永州市

238

9

怀化市

210

10

娄底市

324

8

湘西自治州

96

13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政策落实,对在库“四上企业抓增长。优化营商环境,整合和完善现有税费政策,为在库四上企业提供宽松的竞争环境;要通过政策引导、要素配置、优化服务促进各类资源向“四上企业聚集,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地优势“四上企业,提高我市行业结构水平和整体经济实力。

(二)充分挖掘潜力,对接近“四上”企业抓培育。“四上”企业增速不高,最根本的原因是达到“四上”标准的企业后备军不足,所以我市应该积极培育“四上”企业,通过设置准“四上”企业名单,对有资质有潜力的“四下”企业重点关注,帮扶培养,提高其尽快达标入库的能力。此外,要进一步增强“四下”企业“由下转上”的动力,对达到规模标准并符合一定条件的新增企业及时入库给予一定的政策奖励,激励其主动申报入统,从而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我市的经济发展规模和结构分布状况。

(三)多部门共同发力,对达标四上企业抓入库。“要出数,先入库”,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市还存在部分达到规模标准但是尚未及时纳入“四上”调查单位库的企业。因此要提高各地各部门对“四上”企业反映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重要性的认识,联合多个部门如发改、经信、住建、交通、商务、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税务等,积极利用各部门的行政管理资料,梳理达规企业名单,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清查,同时配合统计部门做好本部门所管理的企业法人的思想动员和入规申报材料的填写,规范完成企业审核确认工作,形成长效机制,确保达规一家统计一家。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坚持非禁即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领域。充分运用财税政策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导向作用,积极探索、创新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新政策、新规定,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

(供稿:市普查中心 刘晓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