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 合
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总量突破百亿大关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1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6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44.4亿元,增长22.3%;第三产业增加值38.7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比为25.6:39.7:34.7,第二产业的比重稳步上升,其中工业占GDP的比重达35.4%,比去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7.2%、62.4%和30.4%,其中工业贡献率为56.8%,拉动全县GDP增长7.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GDP达10977元。万元GDP能耗为0.8035吨标准煤,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4%。
市场物价上涨较快。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5.4%,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5.5% ,通信服务价格指数101.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108.6%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07.2%,新建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08%,土地交易价格指数111.1%,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109.8%。
表1:2011年生产总值(单位:万元)
|
||
指 标
|
数 量
|
比上年增长%
|
生产总值
|
1117235
|
13.3
|
第一产业
|
286199
|
3.7
|
第二产业
|
443674
|
22.3
|
工业
|
395564
|
22.9
|
建筑业
|
48110
|
18.0
|
第三产业
|
387362
|
10.8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60670
|
8.6
|
批发和零售业
|
69775
|
11.6
|
住宿和餐饮业
|
27206
|
14.4
|
金融业
|
15188
|
8.5
|
房地产业
|
30725
|
4.2
|
营利性服务业
|
70839
|
8.3
|
非营利性服务业
|
112960
|
14.8
|
为民办实事圆满完成。2011年省为民办实事考核项目涉及我县的共34项,分别由21个县直责任单位承办,主要建设项目有:改造县乡公路36公里,实际完成36.353公里,为目标任务的101%。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202公里,实际完成280公里,为目标任务的139%。总投资2357.5万元,新(改扩)建饮水工程21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6.45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0.8%。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座。扩建乡镇敬老院2所。农村危房改造1760户,其中新建1370户,维修加固390户,其中县林业局负责的国有林场危房改造186户已全部完成,在柘溪林场原址重建40户、翻修加固62户,在洞市林场原址重建43户、翻修加固41户。新增廉租住房900套,其中新建600套,改造公房300套。城市治安电子防控系统建设安装监控摄像机30个,县公安局在县城城区金融网点大门等处安装摄像头36个,并接入电子防控专网,目前已正式投入运行。新增通电话自然村46个,新增50个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等实事工作均已全部完成,其中县移动公司新建7个基站,覆盖14个自然村和行政村,实现10个行政村无线宽带上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省为民办实事工作,坚持县长负总责,常务副县长全面协调,其它副县长为主抓各线各块的实事办理的工作机制。我县省为民办实事各项工作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
二、农村经济和
扶贫开发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9亿元,比上年增长3.9%。完成粮油播种面积106.7万亩,实现产量26.9万吨,粮食实现连续8年增产。饲养生猪144.7万头、出栏83.5万头,成功申报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牛、羊养殖稳步增长,被确定为全国“十二五”规划优势生产区域县。茶叶、水果、药材、蔬菜等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全县新建茶园基地15000亩,改造茶园5000亩,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8万亩,茶叶总产量达3.16万吨,茶叶加工企业达到61家,综合产值达34.6亿元,“安化黑茶”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县新建名优水果基地1500亩,改造“三低”橘园1500亩,年末果园面积达3.7万亩,水果总产量3.5万吨。新建药材基地2500亩,中药材产业园项目获省发改委批准。种植蔬菜20万亩,其中发展城镇蔬菜基地近1万亩。完成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完成造林5.6万亩、低产林改造6万亩。
表2: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指 标
|
单位
|
数 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万吨
|
23.83
|
2.8
|
油料
|
万吨
|
3.03
|
7.3
|
茶叶
|
万吨
|
3.16
|
66.2
|
水果
|
万吨
|
3.5
|
4.4
|
蔬菜
|
万吨
|
34.58
|
12.3
|
水产品
|
万吨
|
1.73
|
0.8
|
出栏生猪
|
万头
|
83.5
|
-3.2
|
出栏牛
|
万头
|
9.0
|
0
|
出栏羊
|
万只
|
30.42
048
|
-2.5
|
出栏家禽
|
万羽
|
480
|
5.5
|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年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6家,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达到 36家,实现规模工业加工产值28.9亿元,增长92.7%。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9个,总数达到82个。新流转农村土地3万亩,累计达到26.5万亩。新推广农业机械10613台(套),农机总动力达63.58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1.8%。新一轮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全面启动,完成7个重点乡镇环境卫生整治和175个“四有两无清洁村”创建任务,新建户用沼气池600户、小型联户沼气工程60处。
新一轮扶贫开发顺利推进。全县有88个村列入“十二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2011-2012年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村有33个,其中国定贫困村15个,共有160个帮扶单位,其中省级帮扶单位1个,市级帮扶单位69个,县级帮扶单位90个。共投入项目资金6014多万元,其中中央财政2127万元,省级财政75万元,市本级财政112万元,整合各部门资金3700多万元。“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圆满完成、成效明显。目前,全县已识别“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户10854户33185人,并已对8个试点乡镇和33个整村推进村的13950名扶持对象进行了直接帮扶,人均400元扶持资金打卡到户。“雨露计划”工作落到实处,定点扶贫和社会扶贫强势推进,中远集团投入资金300万元,扶持黑茶产业发展。黄沙坪茶市建设顺利推进,江南镇庆阳村生态观光茶园基本建成,从业人员培训全面开展。按照新的标准测算,目前,我县仍有贫困人口42.3万人。国家启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试点,我县已列入武陵山区连片特困县,今后十年我县仍将是国家扶贫开发主战场。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加快安化经济发展,加强贫困村交通、水利、电力、基本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39.8亿元,增长29.6%。实现工业增加值39.56亿元,增长22.9%。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达到90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97.05亿元,增长55.5%,规模工业增加值31.58亿元,增长25.2%。分行业看,采矿业实现总产值7.58亿元,增长67.5%;制造业实现总产值79.86亿元,增长64.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总产值9.61亿元,增长4.7%。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3.8亿元,比上年增长71.5%。其中工业技改投资23亿元,增长124.5%。海螺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清塘圣德锰业年产3万吨电解金属锰生产线竣工投产,金鑫矿冶三期工程全面完成,渣滓溪矿业、平口铁合金和青山乳酸厂技改有序推进,白沙溪茶厂扩改、安化茶厂改制扩建进展顺利。园区经济发展壮大,安化县经济开发区梅城新区建设正式启动。高明、东坪、江南、平口四个园区新入园企业15家,总数达到85家,全年实现产值37.9亿元,税收1.1亿元,分别增长35%、24.8%,。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全县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9.5%,完成了市定目标任务。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全县规模工业产销率达100%,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0.7亿元(不含柘溪电站,下同),增长64.2%,实现利润6.46亿元,实现利税11.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7%、70.8%。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453%,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
表3:2011年规模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
|||
产品名称
|
单 位
|
数 量
|
比上年增长%
|
原煤
|
万吨
|
9.6
|
198.6
|
发电量
|
亿度
|
23.03
|
-21.7
|
锑
|
吨
|
8909
|
6.5
|
钨
|
吨
|
2017
|
10.6
|
精制茶
|
吨
|
12048
|
37.4
|
人造板
|
立方米
|
9221
|
17.6
|
建筑业发展强劲。全县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达19家。完成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45901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3758万元,其它产值12143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0.32万平方米。从业人数2817人,全员劳动生产率18.3万元/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8110万元,增长1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1亿元,增长33.3%,其中城镇投资40.1亿元、增长46.5%。城镇投资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08亿元,增长25.6%。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上项目多,全县在建的项目总共有14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5个,投资上亿的项目有11个。2011年我县被纳入市级管理的重点项目共8个,其中续建项目7个,新开工项目1个。
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
。全县城镇化水平达26.1%,较2005年的15%提高11.1个百分点。城镇建成区面积达39.1平方公里,较2010年的37.4平方公里增加1.7平方公里。规划编制进度加快,完成了梅城、仙溪等部分乡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规划方案336个。县城建设稳步推进,县城垃圾无公害化处理场建成投入使用,资江大桥南端至黄沙坪段油砂路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柳溪河治理一期工程扎实开展。县城创卫、创森工作深入开展,城市建管水平和绿地覆盖率不断提高。全县用于城镇基础设施的资金达2.75亿元。新建、改造城镇道路总面积181.41万平方米,新修、维修下水道15.65公里,新建供水管网35.7公里,新增路灯570盏,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97%,燃气普及率达67.5%。全年全县投入城管、环卫资金达1140万元,新购置环卫设备(垃圾车和洒水车)12辆,新建垃圾填埋场10个,垃圾收集点820个。
五、交通、通讯、网络
交通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5.6亿元,其中地方配套自筹资金9500万元。二广高速安化段建设完成投资11.6亿元;益溆高速马迹塘至安化段完成初步设计,项目投资人基本确定。G207扩改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全线通车;S225平烟公路全线开工建设,完成投资9800万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长塘至大福公路路面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东坪至羊角塘公路改造各项前期工作准备就绪。安化火车站货运场建设正式启动。完成农村通畅工程329公里,通乡工程36公里,制定并下发了《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暂行办法》,投入养护资金700多万元,荣获“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先进集体”。
水利、电力、广播电视等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7处,完成洢水滔溪、仙溪、乐安段河流治理11.6公里,完成山塘清淤1200处、小流域治理26平方公里。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7处,解决了5.82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防汛抗旱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夺取了抗击罕见旱灾、旱涝急转灾害的全面胜利。电力建设全年完成投资7000余万元,完成2个110KV输电线路工程、77个村网改造工程以及“两乡一场”配网改造项目部分任务。全年社会售电量60735万千瓦时,增长18.1%。县城广播电视双向网络改造工程顺利竣工,羊角塘、冷市、大福、长塘等4个镇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完成。
邮电通信事业稳定发展。启动了7个空白乡镇邮政所建设,全年邮政实现业务总量2817万元,增长19.8%;实现电信业务总量3.2亿元,增长20%。全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9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1.35万户,互联网用户2.59万户。平均每万人拥有固定电话784部,拥有移动电话3080部。
六、商贸、招商引资、旅游
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活跃。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活跃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下,我县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供应充裕,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从以物质消费为主逐步向享受和发展型消费领域拓展。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亿元,同比增长18%。“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效应明显,全年财政共发放补贴7961万元,拉动消费5亿多元。
表4: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单位:万元)
|
||
指 标
|
数 量
|
比上年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
500087
|
18.0
|
按行业分
|
|
|
批发业
|
18434
|
14.5
|
零售业
|
397618
|
18.6
|
住宿业
|
18796
|
20.8
|
餐饮业
|
65239
|
14.8
|
按地区分
|
|
|
城镇
|
402079
|
18.3
|
乡村
|
98008
|
16.8
|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效。全年新签约项目46个,合同引资62.5亿元。其中工业项目43个,占项目总数的93.5%。引进项目中已开工35个,占项目总数的76%。全县有资金到位的项目35个,实际到位资金28.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52万美元。抓住国家、省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契机,加大立项争资力度,全年共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16批次,共计215个项目,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11.65亿元,已下达投资计划8亿元。
旅游产业加快发展。茶马古道、蚩尤故里、六步溪、梅山文化生态园等景区年度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基本完成。茶马古道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江南镇被评为省特色旅游名镇,高城村被评为省特色旅游名村,梅山文化生态园被评为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全年共接待游客150.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7.6亿元,分别增长38.9%、41.5%。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支运行良好
。2011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74506万元,增长32.9%,增速比去年提高7个百分点,占全市财政总收入比重为12.4%,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国税完成36011万元,地税完成30133万元,财政完成8362万元,分别增长31.9%、50.2%、-3.9%。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税收收入比重达86.65%,比去年提高0.3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6822万元,增长35.5%。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支出224733万元,比上年增长30.6%。
金融业运行稳定。2011年,我县金融业积极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存贷款增长迅速,现金流通正常,金融机构效益显著提升。至12月末我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21.28亿元,比年初增加23.93亿元。其中储蓄存款91.6亿元,比年初增加15.5亿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6.63亿元,比年初增加7.46亿元。金融机构共实现利润7373万元,增长38.9%,不良贷款金额和比率保持双降势头。
保险业稳定增长。县内保险机构不断增加,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0383万元,增长3.1%。其中财产保险收入6159万元;寿险保费收入24224万元。各种赔给付款支出6410万元,其中财产保险赔款2345万元,寿险赔给付4065万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
科技事业不断创新。我县立足支柱产业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狠抓科技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全年共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2个,其中部级项目6个,获得资金支持200多万元。科普工作扎实有效。全年共发布科技信息4200多条,编辑播放《科技之光》12期,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410多期,培训农民18万人次。新发展科技示范户172户,全县科技示范户总数已达5976户。全年共推广科技成果16项,鉴定验收科研成果10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4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5%以上,科技增效达10亿元。全县共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60个,推广面积达120万亩。共申请专利155件,其中发明专利21件,授权92件,增长30%,居全市第一,全县专利申请总量突破1000件。
教育事业稳步提升。2011年底,全县共有中小学校260所(含民办)。其中:小学209所(含教学点92所),中学51所(初中42所,高中6所,职高3所)。在校学生89189人,其中小学生53891人,初中生23041人,高中生9245人,职高3012人;教职工10914人,在职7625人,其中专任教师6136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初中升学率超过了94%,高中教育普及程度巩固提高,高考二本以上录取人数超过1000人。各级各类教育稳步发展,中考合格率、高考录取率、职业教育对口升学率跃居全市前列,完成13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和6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投资200多万元完成了4所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全国第三次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县文化馆继续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化馆,梅城文化馆和平口文化馆被定为国家三级文化馆。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新建乡镇文化站8个、农家书屋62个,全年完成送戏下乡30多场,观众人数突破10万人。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稳步推进,图书馆工作再上新台阶,购入新图书5000多册,现有藏书达10万余册,全年共接待读者8余万人次。《陶澍全集》荣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出版一等奖。
九、卫生、体育、环境保护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疾病防控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切实加强了对霍乱、人禽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性出血热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全县传染病总发病率为 573/10万。规划免疫工作扎实有效,“五苗”接种率明显提高,达95%以上;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扎实开展,补种率达99%以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稳步推进。全县共建档案51.76万份,建档率58.3%,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10.97万份,0-36个月儿童建档4.52万份,孕产妇建档1.48万份,一般人群建档29.72万份。妇幼保健水平全面提升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工作全面落实,对6766名农村孕产妇进行了住院分娩补助,补助金额206万元,住院分娩率99.6%。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开展顺利,共对5586对结婚对象进行了婚前医学检查,婚检率为70%。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8‰,新生儿死亡死亡率为3.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平稳
。全县参合农民达78.06万人,参合率95.86%。补偿人次达64.65万人次,补偿金额达18628万元,县统筹区域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平均补偿率为76.66%。
体育工作有声有色。安化九红羽毛球学校正式成立,安化健儿继续驰骋国际国内羽坛,田卿继2010年获广州亚运会女团和女双两枚金牌和尤伯杯世界亚军后,今年再接再厉,获苏迪曼杯世界混合团体锦标赛冠军,成为我县第五个世界冠军,有望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大展身手,再创佳绩。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羽毛球、篮球、健步走、太极拳、健身操舞等晨练晚练遍及城乡,我县成功荣获“湖南省‘一县一品’体育特色项目县”称号和“湖南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县”称号。积极组织参加湖南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囊括羽毛球、龙舟比赛项目5枚金牌。体育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总占地面积42.9亩,总建筑面积约1.47万平方米,拟新建羽毛球馆、举重武术训练房、游泳池各一个,配套建设室外篮球场、网球场、门球场、五人制足球场等设施,总资达8500万元。
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加强。县域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污染减排任务全部落到实处。严格环评审批和环境执法,集中开展水污染整治行动,对38家非法碱浸竹屑池予以了取缔。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完成3家单位的竣工验收,“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加强排污费征收,对应征收排污费的62家单位依法依规进行征收,全年共开征排污费267万余元。环境监测质量和数量进一步提升。共编制有效监测报告35份,出具有效监测数据2919个,其中大气监测数据885个、水质监测数据1157个、噪声监测数据904个。
十、人口、计划生育、人民生活
2011年末,全县总户数29.02万户,总人口101.7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90.51万人,城镇人口26.52万人,城镇化水平26.06%。出生率为12.4‰,死亡率为6.42‰,人口自然增长率5.98‰。
计生工作扎实推进
。顺利实现“脱险进位争先”目标,被评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县共出生人口12772人,其中政策内出生10773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4.35%;落实各项节育措施16084例,其中放置宫内节育器和皮埋8397例,输卵(精)管绝育术5484例,终止意外妊娠2203例;征收社会抚养费2925万元,完成“两非”典型案例1例。在全省主要考核指标排队中,我县符合政策生育率比2010年前进8位,统计准确率前进110位。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8元,增长14.2%,增速在全市8个区县市中排名第一。其中工资性收入8680元,增长22.2%;家庭经营收入1073元,增长22.6%。农民人均纯收入3150元,增长18%。其中工资性收入1873元,增长39.5%;家庭经营收入983元,增长-19.8%。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升。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041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432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7%。全县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10 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118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8%,比上年下降5.4个百分点。说明我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正从温饱向小康全面迈进。
十一、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
就业工作取得实效,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大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02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12人,“4050”人员再就业 866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11.6%、104.3%、108.3%。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92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00.9%。社保体系不断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2011年我县正式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全县纳入新农保的有69.7万人,目前已有22个乡镇正式启动发放工作,已有9.1万人领取到新农保养老金,共计发放资金274.8万元。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各项保险均全面完成市局下达的扩面任务,全年共新增参保22.32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2361人,参保总人数达40535人;生育保险参保总人数达21122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增参保4826人,参保总人数126979人;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3311人,参保总人数达37651人,参保企业达236家;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300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5.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63382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1447人,参保总人数达37200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378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378.4%,参保总人数达19172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进一步规范。“五险”基金严格依照收支两条线、财政专户监管的制度运转,全年共征缴基金21564万元,支付各类社保基金23496万元。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征缴基金3839万元,支付基金4450万元;生育保险征缴基金251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征缴基金1480万元;企业养老保险征缴基金10374万元,支付养老金10783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征缴基金2000万元,发放养老金210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缴2600万元,发放基础养老金5000万元;失业保险征缴基金546万元;工伤保险征缴基金474万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387万元。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持续好转。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05起,下降7%;死亡18人,下降11 %;重伤81人,下降7%;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亿元GDP事故数0.94次,比上年减少0.29次;亿元GDP死亡人数0.16人,比上年减少0.07人; 道路交通发生伤亡事故71起,死亡12人,重伤81人;火灾事故发生33起,伤亡5人,直接经济损失120.7万元;水上交通事故发生1起,伤亡1人;工矿商贸企业、铁路运输和农业机械等行业没有发生伤亡事故。全年共排查出各类事故隐患 3346处,已整改3120处,整改资金达1400余万元,整改率为93%。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好转,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