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资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
综合
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展国民经济发展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全区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4.1亿,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3.2亿元,比上年增长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5.6亿元,比上年增长22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1.9%。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20.6:40.1:39.3。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增加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8个百分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5103元。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万元GDP能耗下降5%,化学需氧量削减1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13%。安全生产形势较为稳定.全年发生生产事故56起;同比下降18.1%,其中:死亡人数12人;受伤人数38人;直接经济损失34万元;亿元生产总值死亡人数0.19人。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25项省为民办实事任务。
二、
农业
2010年我区共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83亿元,同比增长3%。粮食播种面积46.67千公顷,同比增长1.3%,粮食产量27.61万吨 ,同比下降0.2%。蔬菜产量22万吨,同比增长9.3%。水果产量4.04万吨,同比增长32.5%。出栏肉猪44.1万头,同比增长2.2%。出栏牛0.12万头同比增长20%。出栏家禽达到140.6万羽,同比增长11.9%。水产品产量1.99万吨,同比增长6.6%。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花卉苗木、牲猪养殖等城郊农业发展迅速,农产品品牌化、专业化正在形成。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7.7亿元,增长42%;完成工业增加值21.3亿元,增长23.8%,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49 %,规模工业快速发展,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巳达到88家,实现增加值18.4亿元,增长27.8%。规模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9.8%,综合效益指数165%。主导产业不断壮大,电子信息、农产品(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12.7亿元,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0.5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2%。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增长47.1%,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完成,一批新上项目建成投产,骨干企业明显增加。全区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恒辉电阻、景泰峰印业等15家;纳税上千万元的企业有口味王槟榔、生力化工等4家,工业税收突破亿元大关;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达12家,高新技术产值达18.5亿元。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6%,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
。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7个,完成投资3.2亿元,完成贺家桥北路、文昌北路10千伏电力架设,白马山路、幸福路地下电缆建设,园区主次干道污水管网铺设,以及接城堤安置点街坊路、三益街排水渠、长乐街等建设任务。完成黄家湖工业园2公里主干道建设、新桥河工业园200亩土地租转征和国基职教园100亩土地平整,园区基础设施实现大幅提质。全力推进园区项目建设,全年批回工业项目用地454亩,完成长春工业园奥士康、瑞亚高科等15个项目18.9万立方米土石方回填工程。园区新开工项目44个、续建项目21个,完成投资19.5亿元,同比增长58.6%。华发纸业、成铭钢构、安雅达建材等25个项目建成投产。投资10亿元的奥士康项目即将试产运行,投资3.8亿元的森华林板材项目已完成部分主体工程。招商引资日趋成熟。园区共引进工业项目41个,实现合同引资31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到位资金23.4亿元,同比增长62%。成功引进友宏科技、华光科技等13家高科技企业,初步实现从传统产业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变。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有煜田食品、长菱空调等8个,初步实现从数量低效型到规模质量型的转变,工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四、
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2010年,全区共完成固定资产资32亿元,同比增长34 %,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同比增长29.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个,完成投资2.5亿元。金花湖路西线路基工程基本竣工。五一东路、迎春路、85条背街小巷(含6条精品背街小巷)、55个交通道口提质改造完工。幸福西路、迎春路、长春路、白马山路等排污管网建设工程竣工,城北污水处理厂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7.2公里城市防洪工程全线建成,成为一道亮丽的滨江风景。鹅羊池广场全面绿化提质,建设了益沅公路入口等3处街头绿地,城区新植树木1.6万株,新增绿地面积5万平方米。
五、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在中央启动农村消费政策的支持和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不断提高的带动下,城乡消费品市场继续呈现活跃态势,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7亿元,增长17.1%。其中:批发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1.9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9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2%和16.1%。
六、
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喜人。2010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01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5亿元,全年财政支出9.61 亿元,增长7.4%。
金融机构存贷款保持增长。2010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 42.3亿元,比年初增长16.2%,各项贷款余额16.1亿元,比年初增长19.3%。
七、
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项教育事业协调迅速发展,职业与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全面推进。区共有小学59所,普通中学13所,2中等职业学10所,在校学生49330人,在职教师612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及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继续保持在100%。建成沙头镇中学、实验小学等3所合格学校。
科技投入不断增加。2010年全区科技投入394万,全年共实施科技项目市级以上12项,争取项目资金256万,申请专利76项,专利受权40项,其中:发明19项,实用新型50项,外观设计7项已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县考核。
八、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895人,95户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率100%,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19人,“4050”人员再就业1086人。征缴社会保险费1.6亿元,发放社会保险金3亿元。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申创“国优”进展顺利。成功承办了省青少年网球比赛,举办了区第四届大众运动会。全区共有医院、卫生院24所,妇幼保健院1所,卫生技术人员1210人.执业医师418,执业助理医师519人,注册护士609 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307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弄平均参合率达97.51%。
人口与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我区年人口42.36万人,城镇人口 24.59万人,乡村人口17.77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21.83万人,女性20.53万人,城市化率58.05%,人口密度576人/平方公里,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714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增加15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5%、增加834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