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区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贯彻落实区委“135”工作思路,全力打好“发展六仗”,现代化新赫山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9.5亿元,同比增长4.0%,增速比全市高0.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3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0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43.0亿元,同比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183.5亿元,同比增长4.0%。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11.4:50.7:37.9调整为11.1∶50.7∶38.2。
开展培优扶强行动,推进“两云”平台、“智赋万企”数智融合,10家企业入选全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4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上云”企业1450家、“上平台”企业167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82家,入选全省创新型中小企业47家。13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6.9亿元,电厂三期获评全省优秀重点项目和工程进度最快项目,万洋众创平台20家企业、粤浙科技平台4家企业以及信立威新材、中锦华泰、绿建科技、乐普科技、大和水工、壹纳光电等30个项目竣工投产,大融合科技、金汇物流、博峰电子等28个项目在建放量。我区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区县,“建设1+6美丽屋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入选全国第二届乡村振兴品牌节典型案例,益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验收,兰溪双桡龙舟表演赛火爆出圈、赢得美誉。
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夏季攻势”“洞庭清波”“利剑行动”主动仗,以及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歼灭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3.8%,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龙山港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1%,九二五矿山治理和产业开发、众鑫汽车拆卸整改成为全省典型案例。
深入打好安全生产巩固提升仗,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1.2%、37.5%。排查整治安全风险隐患12500余处,投入3200万元系统整治交通问题顽瘴痼疾461处,建成4个政府专职消防救援站,初步形成中心城区“五分钟应急消防救援圈”。基层应急能力建设获全省推介,兰溪镇获全省乡镇应急能力比武集体全能一等奖,新市渡镇自搭桥村滑坡灾害成功避险避灾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我区获评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区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03.74亿元(不含高新区),比上年增长4.2%。粮食播种面积109.8万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04.07万亩。粮食总产量49.49万吨,其中稻谷产量47.28万吨。油料种植面积10.8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1.8万亩。全年出栏牲猪60.14万头,出笼家禽541.73万羽,蛋品产量4.69万吨,水产品产量3.32万吨(不含高新区),茶叶4083吨,蔬菜87.39万吨,水果5.01万吨。
创建粮食生产省级万亩综合示范片,新推进42个村土地数字化改革、流转土地2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8.66万亩,启动新建14.36万亩(含投融资项目二期10.24万亩),完成常规稻种子生产备案面积4万亩,镉低积累水稻品种试验示范实现保产低镉目标,粮食生产面积、产量、质效全面提升。收购粮食30万吨,未发生“卖粮难”和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积极发展乡村产业、庭院经济,涌现新市渡镇乡创农庄等典型项目。新评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新增返乡创业主体1502个,兰溪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规模工业企业351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01.26亿元,增长4.7%。实现利润19.61亿元,增长9.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大米391.5万吨,增长6.7%;饲料18.9万吨,下降23.5%;精制茶9.5万吨,增长15.4%;纱5267.8吨,下降39.2%;中成药3384.4吨,增长3.6%;电子元件47.2亿只,下降4.6%。
表一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经济指标
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3家,实现建筑业产值112.0亿元,下降0.2%;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6.7亿元,增长1.5%,占GDP的比重5.6%。商品房销售面积28.19万平方米,下降29.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在库项目269个,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122个、亿元及以上项目89个,房地产项目25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从投资方向看:工业投资增长2.7%,技术改造投资下降2.4%,产业投资增长7.2%,房地产投资下降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