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统计局的大力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国民经济发展稳步提升,各项社会事业繁荣稳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综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6.73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46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21.19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76.09亿元,增长4.7%。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41%、 62.05%、29.54%。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12.99:53.45:33.56。
全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8亿元(含上划市级部分),比上年增长8.8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4%。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起,比上年增加3起;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8人,比上年增加4人。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24亿元,比上年增长3.6%。粮食播种面积64.2万亩,比上年增长0.1%,粮食总产量27.22万吨,比上年减少2.64%;油料产量9963吨,比上年增长4.6%;蔬菜产量61.35万吨,比上年增长2.6%;茶叶产量2093吨,比上年增长0.3%;出栏生猪60万头,比上年增长2.9%,家禽饲养量530.5万羽,比上年增长0.9%。水产品总量3.6万吨,比上年增长4.6%。
全区现代农业不断发展,持续推进“六大强农”行动,重点打造“一鱼、一花、一茶、一酒、一米、一药”六大农业产业。我区十代全程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推介名单,成功申报国家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新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新增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1个,创建省家庭农场示范场4个。全区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3家(省级10家、市级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25家,家庭农场664家。三益竹峰、田月明、南洞庭贡柚等14个品牌入选益阳市特色农产品品牌名录。新建高标准农田1.47万亩。创建双季稻综合高产万亩示范片2个,新桥河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加快建设,“洞庭湘米”产业集群项目成功申报。新建设施蔬菜基地2个,建设巩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全区可养水域总面积10.5万亩,域内水产年加工能力12万吨,成功申报“中国鲫鱼之乡”。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占GDP的比重为45.71%。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9.6%,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7家,总数达171家。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78%,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91家,其中12家企业过10亿元。
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5%,占GDP的比重为7.77%。建筑业总产值3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规模以上建筑企业11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0.4%,技改投资增长-28.2%,产业投资增长28.6%,建安工程增长29.69%。
全区现有各类在建项目193个(不含房地产),比上年减少17个,其中:投资500-5000万元的141个、5000万元以上的52个。亿元及以上项目39个,增加5个。
全年房地产累计完成投资14.3亿元,增长0.8%。房地产施工面积162.88万平方米,增长39.69%;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8.83万平方米,增长-3.6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2.99万平方米,增长-13.67%。
五、国内贸易、金融和保险
消费品市场回暖明显,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30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9.43亿元,增长2.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87亿元,增长3.1%。限上批零企业达到89家,其中:批零企业78家,住餐企业11家。新增企业16家。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49.48亿元,比年初增加32.79亿元,增长15.13%。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8.05亿元,比年初增加5.92亿元,增长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