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秉持务实担当、团结干事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两区一地”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按现价计算生产总值(GDP)4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8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1.16亿元,下降2.6%;第三产业增加值16.36亿元,增长4.5%。
三次产业具体结构分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6.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1%。三大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4.3:27.6:38.1调整为35.8:26.1:38.1。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28.056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农业产值17.49亿元,增长2.58%;林业产值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牧业产值2.61亿元,增长4.45%,渔业产值6.38亿元,增长4.6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亿元,增长8.5%。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63.58万亩,比上年增加1.24万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7.1万亩,增加0.23万亩。其中,稻谷种植面积25.13万亩,比上年增加0.067万亩;小麦种植面积0.43万亩,比上年减少0.2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0.64万亩,比上年增加0.07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3.14万亩,比上年增加0.2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01万亩,比上年增加0.3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5.74万亩,比上年增加0.59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11.81万吨,比上年下降0.19万吨,下降1.59%。其中,夏粮0.2万吨,下降0.003万吨,下降1.2%,早稻产量2.46万吨,下降1.46%;秋粮9.15万吨,下降0.15万吨,下降1.6%。全年谷物产量11.6万吨,下降1.72%。其中,稻谷产量11.24万吨,下降1.7%;小麦产量0.09万吨,下降2.9%;玉米产量0.28万吨,增长1.8%。
全年油料产量15836吨,同比增长17.5%;棉花产量897吨,增长34.85%;生麻产量31吨,同比增长2.3%;中草药产量3077吨,下降1.25%;蔬菜产量469554吨,增长3.53%;水果产量59962吨,增长2.87%。
年末全区生猪存栏3.01万头,比上年减少6.23%;全年生猪出栏7.76万头,增长0.5%。肉类总产量6635.5吨,下降7.02%,其中猪牛羊肉产量6000吨,下降7.7%。禽蛋产量3700吨,增长48%。年末全区淡水养殖面积18.2万亩,其中:渔池养殖面积5.8万亩;湖泊养殖面12.42万亩;河沟养殖面积0.02万亩。全年水产品产量4.15万吨,同比增长2.32%。其中:鱼类产量1.68万吨,同比下降28.2%;虾蟹类产量2.47万吨(含稻田养殖),增长43.9%;其它水产品产量45吨,下降10%。
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25万千瓦,比上年下降0.24%。农用拖拉机1538台,下降19.05%,大中型拖拉机减少43台,下降5.8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0.96万吨,下降1.17%。
三、工业、服务业和建筑业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家,新增入规3家,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1家,纺织企业1家,电子设备制造业1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13.0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0%。
全年新入库2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了我区规上服务业企业零的突破。
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9亿元,比上年增长0.4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58亿元,增长0.47%,竣工产值1.36亿元,增长1.49%。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59亿元,增长0.47%;完成房屋施工面积45040平方米,增长5.31%。竣工房屋市值1亿元,增长5.26%。竣工房屋49456平方米,增长7.6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31.4%。其中:工业技改投资下降60.6% ,占投资比重18.4%,较上年增长0.7个百分点。
全年新投资项目55个,总投资19.64亿元。大通湖通用机场周边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21350万元;大通湖区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及特色专科医院建设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湖南格拉斯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万片中、大尺寸显示屏玻璃盖板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均已全部完成项目建设投入使用;总投资45200万元的益阳大通湖区全域空间绿化与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投资21349万元。
全年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额1286万元,比上年下降100%;建筑工程完成投资1.59亿元;房地产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0.47%;房屋施工面积50545平方米;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22191平方米。各项指标在去年的基础上均有所下降。
五、国内贸易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1亿元,比上年增长2.2%。按行业分,批发业营业额10.53亿元,增长2.0%;零售业零售额1056亿元,增长2.3%;住宿业营业额1.14亿元,增长0.8%;餐饮业营业额0.86亿元,增长6.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0.44亿元,增长2.1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0.06亿元,增长3.32%。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主要大类商品销售增长情况为: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8.7%;化妆品类增长22%;日用品类下降73.1%;粮油食品类下降21%;饮料类增长39.6%;烟酒类增长25.5%;家电和音响器材类增长11.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6%。
六、交通和旅游
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53亿元。年末公路总里程1272.8公里,新建农村公路19.3公里,改造危桥15座,农村公路安防工程32.69公里。完成公路客运量9.9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314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18万吨,货运周转量10118万吨公里。自然村光纤通达率达90%,4G、5G网络覆盖率分别达95%、60%;行政村光网实现全覆盖,在全市率先达到全光网区(县)标准。
全区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4.9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38亿元,旅游增速达30.2%。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完善了文体中心功能,加强了镇、村文化场所的建设,开展了村村响补点工程,举办了一系列的惠民活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强化“洞庭之心 水草之都”品牌创建,开发了水草研学文旅新模式,水草文创产品获“2022湖南文化旅游商品大赛”铜奖;高质量举办了文旅融合发展大会暨金秋品蟹节、大湖音乐节、大通湖半程马拉松等文旅体活动,受到广泛好评。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2亿元,按同口径下降29.09%;其中税务部门完成1.3亿元,下降42.83%;财政部门征收0.85亿元,增长13.02%。其中税收收入1.3亿元,下降43.22%,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58.36%,比上年下降14.53个百分点。四大主体税(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完成税收0.27亿元,下降80.84%,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21.43%,下降42.09个百分点。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10亿元,比上年减少0.75亿元,下降6.3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8亿元,增长4.0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11.55%。
全区现有工商注册市场主体7460户,注册资本78.84亿元。其中企业1240户,注册资本62.76亿元;个体工商户5925户,注册资本7.63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295户,注册资本8.46亿元。2022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063户,其中新增企业253户,新增企业注册资本6.53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786户,新增个体注册资金0.876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4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本0.604亿。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79883万元,其中居民存款余额446417万元,贷款余额127030.8万元,贷存比21.91%,新增贷款4.75亿元。年末共有保险机构6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6205.83万元,理赔支出4696.13万元。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94元,比上年增长6.2%。全体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22835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3648元,占消费支出的16.0%,城乡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2%,比上年下降1.8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3.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67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46元,比上年增长6.2%;人均消费性支出27271元,增长4.7%,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5.7%,衣着增长2.9%,居住增长4.8%,生活用品及服务增长4.1%,交通和通信增长1.4%,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增长5.1%,医疗保健增长6.9%,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6.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19元,增长6.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138元,增长6.5%。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5.6%,衣着增长4.1%,居住增长7.6%,生活用品及服务增长6.4%,交通和通信增长7.7%,教育文化娱乐增长6.7%,医疗保健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3%,比去年下降0.3个百分点,年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7.1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24平方米
年末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含农垦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2.73万人,离退休人数2.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3.31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0.36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0.2万人,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0.1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854人;全年支付各类养老保险金共计95266.5万元、丧葬抚恤金3355万元;工伤保险金共计支出78.5万元。
全区城市低保对象298户、383人,全年累计发放对象3577户,4705人次,累计发放资金190.31万元,人平发放408.48元/月,2022年年末全区农村低保对象1061户、1635人,全年累计发放对象12957户、20172人次,累计发放资金547.982万元,人平发放271.65元/月。
全区共有322名特困对象,根据益阳市特困供养标准,城市特困标准780元/月,农村特困标准为5980元/年,全年发放特困对象生活费230.0104万元,分散供养对象护理费15.4279万元,集中供养对象护理费22.6181万元,安葬费7.93元,全年共计发放特困供养资金275.9864万元。2022年全区物价补贴共发放19.3936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52.3万元。
医疗救助9817人次,支出303.8万元,其中住院医疗救助(含门诊)6811人次,支出233.74万元;资助参保3006人次,支出70.06万元。
城镇新增就业1200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700人,困难人员失业就业人数2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18%。职业培训共完成997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772人,创业培训225人。技能培训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645人,包含贫困劳动力100人。小额担保贷款成功发放95笔,共计1831万元。
九、教育、卫生和体育
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0所,在校学生7415人,其中高中1109人,初中1925人,小学4381人;毕业生1854人,其中高中354人,初中723人,小学777人。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均衡发展。幼儿园在园幼儿数2055人,2022年学前三年幼儿入学率达94.2%。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5.6%,高中教育毛入学率为95.3%,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
全区有各类卫生机构78个,其中二级公立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4个,私立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和计划生育综合监督执法局1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7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0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44人、注册护士328人。年末公共体育设施面积23.2万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 2.19平方米。
年末公共体育设施面积23.2万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2.91平方米。大通湖区文化体育中心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承办了湖南省体育局2022“走红军走过的路”徒步穿越系列活动暨大通湖半程马拉松赛,举办了气排球赛、篮球比赛等群众体育活动。参加益阳市市大众运动会,排舞获得一等奖、健身气功大舞获得三等奖、八段锦二等奖、象棋、围棋等项目的成绩名列前茅。
十、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2022年度,我区安全生产形势良好,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和非生产安全事故。部署开展“深入排查重点行业领域潜在风险隐患坚决防范遏制亡人事故行动”;聘请安全生产中介公司对全区所有高危行业和重点企业开展了“解剖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共检查企业364家次,排查整改隐患800余处。
集中开展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等宣传活动9次;全年开放消防队站42次;积极发动社会单位及广大群众注册“全民消防学习平台”,观看学习火灾案例、短视频、消防资讯等内容8500余人次。全年共监督检查单位场所543家,督改火灾隐患792处;督促辖区派出所检查单位963家,整改火灾隐患1100余处;主动向社会单位提供指导服务63次,协调解决困难问题102个。
全力推进大通湖水环境治理,完成湖内水生植被修复五期工程6.7万亩,临湖1000米内精养鱼池“水草+”生态转型7000余亩,建成金盆河、大新河2个节制闸,大通湖水质持续向好,总体保持IV类。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年度环境空气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居全市第一。农药化肥减量取得实效,荣获全省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禁捕退捕成果不断巩固,完成植树绿化10.8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