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12-03 15:48 作者: 来源:未知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系列工作部署,有效应对世界经济复苏减缓、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的严峻形势和挑战,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绿色发展、城乡统筹和开放带动战略,突出抓好交通、园区两大会战,扎实推进城乡统筹,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民利,全市经济在调结构、转方式中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  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1020.3亿元,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1.9%,增速居全省第7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3.9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458.7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357.7亿元,增长13.7%。按年均常住人口测算,人均GDP 23572元,比上年增长11.5%,按年均汇率折合为3750美元。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9:43.3:34.8调整为20:45:3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  

    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1%,推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9%,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70亿元,增加值115亿元。全市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省级龙头企业31个,市级龙头企业259个。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081个。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创建全面推进,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益阳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深入推进。2012年城市化率为42.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继续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其中食品类上涨最快,比上年上涨6.2%;衣着类上涨2.6%;居住类上涨2.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4%;烟酒及用品持平;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2%;娱乐教育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全市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的工作重点,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坚决淘汰钢铁、水泥、造纸等行业的落后产能,从源头遏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全市规模工业能源消费总量346.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1.7%,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3.5%,降幅居全省第2位。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08起,比上年增加54起;死亡107人,增长3.9%;受伤214人,下降18.3%;直接经济损失2571万元,比上年上升12.8%。亿元生产总值事故数0.498次,比上年减少0.016次;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105人,比上年减少0.008人。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73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1.6人,煤矿百万吨事故无人员死亡。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75.01亿元,比上年增长25%,增速居全省第3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8.8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87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全年财政支出172.12亿元,增长20.3%。财政总收入中税收收入59.56亿元,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79.4%。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7.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8.11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14.0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其中稻谷366.33千公顷,增长1.5%。油料133.44千公顷,增长1.6%;棉花40.26千公顷,增长5%。蔬菜102千公顷,增长10.8%。粮食总产量241.82万吨,增长3.3%,其中稻谷225.54万吨,增长3.3%。全年出栏肉猪477.01万头,增长5%;出笼家禽2964.2万羽,增长8.1%;水产品产量31.22万吨,增长14.5%。
201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万头、万羽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241.82
3.3
蔬菜
276.39
13.3
油菜籽
20.52
1.6
棉花
6.93
4.9
苎麻
0.76
-50.1
甘蔗
5.08
15.9
水果
43
6.7
茶叶
4.96
22.3
生猪
477.71
5.0
17.42
8.5
39.25
5.2
家禽
2964.21
8.1
禽蛋
12.16
13.7
水产品
31.22
14.5
    农业结构变化明显。全市粮食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为18.4%,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油料占总产值的比重为3.4%,下降0.1个百分点;棉花所占比重为4.5%,下降0.7个百分点;蔬菜所占比重为17.6%,提高1.1个百分点。生猪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为22.6%,下降1.4个百分点;家禽所占比重为8.6%,提高0.3个百分点。
    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稳步发展。全市纯林产值达13.24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2%。涉林产业总产值145.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7%。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年水利投入资金16.73亿元。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44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55.43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15家,完成增加值383.1亿元,增长15.4%,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56.9亿元,增长15.3%;重工业增加值226.2亿元,增长15.5%。重点产业不断壮大。十大重点产业增加值329.2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2.1%。全市九个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9家,实现增加值193.9亿元,增长17.3%。全市新产品产值44.6亿元,增长22.2%。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户数
(个)
增加值
(亿元)
比上年
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
815
383.1
15.4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41
56.8
3.2
            非公有制企业
730
310.8
18.7
其中:大型企业
7
28.4
8.3
            中型企业
83
99.6
6.2
小型企业
725
255.1
20.4
    骨干企业明显增加。全市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422家,比上年增加112家,中联重科、科力远、益阳电业局、国电益阳发电、汇盛科技、纳爱斯、益华水产、艾华电子、克明面业9家企业产值超过十亿元,上市公司汉森制药、太阳鸟游艇和克明面业三家共实现产值21亿元,这些重点骨干企业成为推动全市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主要产品产量增多减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人造板280.2万立方米,增长36.5%;大米306.5万吨,增长23.4%;精制茶8.5万吨,增长29.1%;发电量110.2亿千瓦时,下降7.6%;锑品5.1万吨,增长25.7%;起重机2.9万吨,增长9.7%;混凝土机械1.3万台,增长30.6%;纱14.1万吨,增长9.7%;苎麻纱2.6万吨,增长13.9%;碱性蓄电池1.1亿只,增长16.3%;电子元件316.8亿只,下降1.1%。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49.9亿元,增长14.7%;实现利税111.5亿元,增长17.0%。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321.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食品、装备制造、造纸及纸制品、纺织、电力、化学、竹木加工、建材、电子信息10大行业实现利润38.9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83.4%。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
主营业务收入
1249.9
14.7
利税总额
111.5
17
利润总额
46.7
16.1
      大中型企业
18.8
13.7
    小型企业
27.9
28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市具有资质以上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02家,完成产值110.74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02.94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66.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3%,全员劳动生产率24.64万元/人,比上年增长41.37%。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延续了近几年来的高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5.14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增速居全省第6位。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36.85亿元,增长33%。
    投资结构调整明显。从三次产业来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5.49亿元、350.99亿元和166.08亿元,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2:59.3:38.7调整为2.9:65.9:31.2,一、二产业比重明显提高。
    工业投资增长迅速。全市工业投资依然强劲,完成工业投资343.76亿元,增长27.7%;其中工业技改投资221.62亿元,增长39.1%。
    优势产业继续加强。全市十大优势产业完成投资269.03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3%。其中食品加工业完成投资69.11亿元,增长48.4%;纺织业完成投资21.79亿元,增长27.3%;竹木加工业完成投资18.43亿元,增长24.6%;电子行业完成投资29.38亿元,增长125.1%;建材行业完成投资21.79亿元,增长63.3%;机械行业完成投资66.25亿元,增长29.2%.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投资力度大幅增加。全市相继启动多条道路的建设和改造,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1.33亿元,比上年增长94.3%;生态环保投资18.5亿元,增长159%。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二广高速、杭瑞高速益阳段正在抓紧建设,益阳新港进港公路、益桃一级公路提质改造、常安高速桃马连接线竣工通车。G319益阳南线高速公路、桃江县七马公路改线工程建设、梓山东路道路建设等一批交通建设项目快速进展。圣德锰业建设、桃江玉潭实验学校、安化县长高公路扩建工程、皇家湖开发等重点项目投入使用。太阳鸟游艇扩大产能项目、6万吨浆纸改造(拓普)、奥士康建厂二期等大项目投资进度较快。太阳鸟游艇扩大产能项目本年完成投资5.16亿元,紫金锑钨矿业采、选、炼配套技术改造项目本年完成投资3.61亿元。
    房地产投资继续增长。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住宅投资69.74亿元,增长9.9%。施工面积909.56万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商品房销售面积257.47万平方米,增长12.7%。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8亿元,增长15.3%,达到全省平均增速。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01.6亿元,乡村零售额52.2亿元,分别增长15.2%和15.7%。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33.9亿元,增长33.6%;零售业零售额277.1亿元,增长13.3%;住宿业零售额7.1亿元,增长22.5%;餐饮业零售额35.7亿元,增长14.4%。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22.1亿元,增长26.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4.5%。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实际引进内资形成固定资产217.3亿元。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个,直接利用外资15628万美元,增长27.5%。益阳成为“湖南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对外贸易有所回落。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5254万美元,下降27.7%。其中出口31898万美元,下降20.8%;进口3357万美元,下降60.7%。一般贸易进出口额29335万美元,下降31.7%,占进出口总额83.2%;加工贸易进出口额5728万美元,增长3.6%,占进出口总额的16.3%。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旅游总收入110.7亿元,增长20.3%;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867.2万人次,增长20.1%。皇家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桃花江竹海景区提质升级并正式对外试营业,江南古城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74.23亿吨公里,增长32.4%;旅客周转量49.82亿人公里,增长10.5%。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51.14万辆,比上年增长10.1%,其中汽车15.86万辆,增长17%。私人汽车14.21万辆,增长19.6%。
    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收入20.45亿元,增长7.4%;全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0.64万户,比上年减少2.5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33.02万户,净增29.32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25.15万户,净增4.95万户。平均每万人拥有移动电话4836部,拥有国际互联网522户。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73.67亿元,比年初增加146.08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23.72亿元,比年初增加64.6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86.36亿元,比年初增加22.89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31.6亿元,比年初增加38.66亿元。分类看,工业贷款余额117.75亿元,新增19.68亿元;涉农贷款余额242.89亿元,新增41.9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12.5亿元,比年初增加112.18亿元。证券业交易量有所回落,全年股票交易额343.43亿元,比上年减少16.1%。益阳市农村商业银行组建进入申请筹建阶段。华融湘江银行益阳分行、沅江浦发村镇银行开业。市城建投成功发行16亿元企业债券。
    保险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27家,其中寿险15家,产险12家。全年保费收入27.95亿元,增长5.7%。其中:寿险20.87亿元,增长2.3%;产险7.08亿元,增长17.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共争取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2项;省级项目90项。获得项目资金3911万元,比上年增长49%。共有40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其中省级一等奖 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技术市场成交活跃,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119份,合同金额1461.48万元。全市87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91.3亿元,比上年增长28%;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0.7亿元,增长22.9%,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3.7%。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268所,其中:幼儿园529所,小学480所,初中194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普通高中35所,中等职业类学校27所;在校学生550512人,其中:幼儿园90952人,特校学生371人,小学245106人,初中119771人,普通高中62257人,中等职业类学校32055人;全市有中小学教职工68292人,其中在职49276人。高考一、二、三本录取2214人、4211人和2002人,本科三批以上录取率为43.1%。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2012年市文广新局和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正式组建,市城区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任务全面完成,益阳市剧院、市电影放映中心完成转企改制工作。组织举办第三届花鼓戏汇演,连续演出14天27场,观众达8万人,影响空前。由湖南花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排的花鼓戏《接来乡里爹和娘》获得第四届湖南艺术节“田汉大奖”,南县少儿舞蹈《牵羊几》获“三湘群星奖”银奖;书法、摄影作品获省艺术节1金1银2铜和14个优秀奖的好成绩。全市少年儿童参加共享工程国家管理中心举办的“电脑小报设计比赛”活动,共提交参赛作品38幅,荣获全国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1个。第五批434家农家书屋建设和解决50944户广播电视盲村用户收视等为民办实事工程进展顺利,已全面完成任务。全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共40944场,观众达850万人次;“周末广场电影”城区20个放映点放映广场电影544场,观众达30万余人次。
    全市全年共送戏下乡331场,新建成17家街道、社区文化活动室。市博物馆全年接待团体参观60多次,学生17.7万人,共计接待观众29万人次。安化茶马古道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全市共征集各类文物300多件,完善了文物库房1000多件珍贵文物的电子档案。
    全省市州级最高水准的文物精品展“益阳印象——益阳历史文物陈列”正式与广大观众见面。益阳水竹凉席制作技艺和梅山剪纸已公示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共争取到项目39个,总投资8465万元,其中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4595万元,地方自筹3870万元。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对我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全市有358.24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3%。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效果明显,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结核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妇幼卫生与社区卫生工作稳步推进,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体育事业有新成效。体育健儿表现出色,获奥运金牌1枚、全国城运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1枚。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成功举行了“全国青年迎青奥”益阳市长跑活动,3500名运动员参加,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跟踪报道。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体活动。全年争取国家、省体育项目资金812万元,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3处,安装全民健身路径工程20套。拟定2013年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方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和各类群众体育活动,向全社会进行体彩公益事业及身边全民健身运动成果的广泛宣传,取得积极成效,完成奥林匹克公园国家全民健身中心申报、命名和挂牌工作。
十一、人口和环境保护
 
    人口计生工作卓有成效。2012年认真落实“两扶”制度,对国家、省统一部署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特别扶助,严格按照入户调查、群众座谈、县乡村三级公示、县级核查、市级督查的程序,严把政策确认关。全市2012年度确认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15305人;确认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884人。进一步推进人口文化建设,积极倡导婚育新风,出生人口素质得到提高。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共投入资金18亿元,完成污染治理项目80个,建成环保设施100台(套)。全市国控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5.5%,废气排放达标率为92.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铅完成2012年度减排目标。资江干流益阳段地表水4个监测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达标率为100%;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7%以上;创建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优美乡镇11个,省级生态村54个,完成减排项目64个。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3131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为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数87.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509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5517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8%以内。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9480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1285人。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据抽样调查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94元,比上年增加2266元,增长13.1%。人均消费支出13737元,比上年增加1411元,增长11.4%。人均家庭总收入中,工薪收入11408元,增加1081元;经营净收入3906元,增加594元;财产性收入543元,增加80元;转移性收入4490元,增加459元。八大类消费支出全面增长。其中:食品支出增长7.8%,衣着支出增长11.6%,居住支出增长20.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7%,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1.6%,交通通讯支出增长11%,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13.3%,杂项商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0.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1%,比上年降低1.3个百分点。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空调103.9台、家用电脑56.9台、家用汽车7.3辆,分别比上年增加4.2台、2.4台和1.2辆。2012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8.3平方米,与上年持平。
    农民人均纯收入超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58元,比上年增加1185元,增长17.5%,是历史上增收最多的一年,增速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4.4个百分点,与全国、全省比较,总量分别多41元和477元。其中:农民工资性收入3466元,增长23.4%;家庭经营收入3765元,增长9.5%。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427元,比上年增长13.9%,八大类消费中医疗保健支出552元,增长43.9%;交通和通讯支出586元,增长32.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4%,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33台,电冰箱76台,摩托车55台,移动电话223部,分别比上年增加19台、8台、1台和3部。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47.2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2平方米。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