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12-03 15:41 作者: 来源:未知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益阳市统计局
(2012年3月6日)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各种挑战,大力推进工业强市、绿色发展、开放带动和城乡统筹“四大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改善民生,全市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   合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883.63亿元,增长13.2%,增速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4.0和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56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376.86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307.21亿元,增长12.2%。按年均常住人口测算,人均GDP为 20496元,比上年增长11.9%,按年均汇率折合为3173美元,突破3000美元大关。
              
 
 
2006-2011年GDP总量和增速
     
经济结构继续改善,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22.8:40.5:36.7调整为22.6:42.6:34.8,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
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   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    
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新进展。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推动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6%,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96亿元,增加值91亿元。全市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省级龙头企业31个,市级龙头企业242个。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956个。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城市创建全面推进,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益阳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深入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工作全面启动。2011年城市化率为41.1%,比上年提高1.24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继续 上涨 2011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5%,涨幅比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呈“七升一降”的格局,其中食品类上涨最快,比上年上涨11.7%;居住类上涨6.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3%;烟酒及用品上涨2%;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8%;娱乐教育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5%;衣着类下降0.5%。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初步核算,全市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9%。年综合能耗在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耗能工业企业上报的单位产品能耗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吨机制纸及纸板综合能耗下降14.4%,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2.9%。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54起,比上年减少9起;死亡103人,下降8.8%;受伤262人,上升24.2%;直接经济损失2281万元,比上年上升34.5%。亿元生产总值事故数0.514次,比上年减少0.108次;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117人,比上年减少0.042人。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44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1.8人,煤矿百万吨事故死亡人数5人。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60.03亿元,比上年增长32.8%,增速列全省第四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91亿元,比上年增长38.4%;全年财政支出140.87亿元,增长20.7%。财政总收入中税收收入47.85亿元,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79.7%。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2006-2011年财政总收入(亿元)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0亿元,比上年增长4.5%。粮食播种面积406.1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稻谷360.96千公顷,增长0.46%;油料131.38千公顷,增长3.7%;棉花38.34千公顷,增长10.17%;蔬菜92.05千公顷,增长15.25%。粮食总产量234万吨,增长3.5%,其中稻谷218.33万吨,增长2.7%。全年出栏肉猪454.29万头,下降3.1%;出笼家禽2742.1万羽,增长5.3%;水产品产量27.26万吨,增长0.8%。

2011年益阳市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绝对数(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234
3.5
油  料
21.38
5.9
棉  花
6.61
13.8
苎  麻
1.51
-49.7
甘  蔗
4.39
4.9
茶  叶
4.06
46.5
蔬  菜
244.04
20.2
水  果
40.29
12.9
肉  类
38.84
0.4
禽  蛋
10.69
11.5
水产品
27.26
0.8

农业结构变化明显。全市粮食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比重为18.5%,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油料所占比重为3.4%;棉花所占比重5.1%,下降0.7个百分点;蔬菜所占比重16.7%,提高2.1个百分点;生猪产值所占比重24%,提高1.4个百分点;家禽所占比重8.1%,下降0.2个百分点。
     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稳步发展。全市纯林产值达11.69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涉林产业总产值119.44亿元,比上年增长20.6%。超额完成第三个“十万株树进城”任务。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年水利投入资金13.18亿元。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千公顷。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52万亩,其中试点乡镇土地信托流转13.63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24.56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341.06亿元,增长19.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82家,完成增加值332.29亿元,增长21.6%,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30.24亿元,增长19.9%;重工业增加值202.05亿元,增长22.7%。重点产业不断壮大。十大重点产业增加值287.88亿元,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5.6%。全市园区(国家及省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0家,比上年增加16家,实现增加值154.2亿元,增长21.1%。益阳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全市新产品产值37.94亿元,增长33.9%。
2011年益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指    标
户数
增加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782
332.29
21.6
其中:轻工业
331
130.24
19.9
        重工业
451
202.05
22.7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47
61.00
17.8
        非公有制企业
648
256.65
22.7
其中:大型企业
6
23.92
12.1
        中型企业
76
76.81
20.9
        小型企业
700
231.56
23.0

                                  
骨干企业明显增加。一批新建企业建成投产,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全市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中联重科、益阳火电厂、益阳电业局、科力远、汇盛科技、艾华电子、纳爱斯、益华水产、金沙钢铁、晶鑫新能源、克明面业、东方水泥、沅江纸业、橡胶塑料机械、鸿源稀土等310家,比上年增加126家,这些重点骨干企业成为推动全市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十种主要产品产量八增两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人造板196.92万立方米,增长21.2%;大米239.01万吨,增长38.3%;机制纸及纸板63.09万吨,增长17.1%;发电量119.25亿千瓦时,增长10.9%;精制茶5.37万吨,增长68%;水泥669.93万吨,增长18.3%;原煤21.2万吨,增长29.8%;纱6.91万吨,增长14.6%;钢材23.38万吨,下降15.4%;十种有色金属2.54万吨,下降25.7%。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89.03亿元,增长43.8%;实现利税100.42亿元,增长58.2%;亏损面为1.9 %,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325.6%,比上年提高54.6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业、食品行业、装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行业、电力行业、化学行业、竹木加工业、建材行业、电子信息业10大行业实现利润35.08亿元,利润额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84.4%。
2011年益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

指    标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主营业务收入
1089.03
43.8
利税总额
100.42
58.2
利润总额
41.58
58.7
  #小型企业
24.18
60.2
     大中型企业
17.40
56.7

 
  全市具有资质以上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03家,完成产值83.88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78.50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84.0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全员劳动生产率17.43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9.8%。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快速增长。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延续了近几年来的高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0.23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28.40亿元,比上年增长38.9%。
投资结构调整明显。从三次产业来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9.25亿元、272.82亿元和178.16亿元,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8.1:56.7:35.2调整为2:59.3:38.7,二、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
工业投资增长迅速。2011年,全市工业投资依然强劲,完成工业投资269.16亿元,同比增长28.1%;其中工业技改投资159.38亿元,同比增长52.1%。
优势产业继续加强。全市十大优势产业完成投资213.62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6.4%。其中食品工业完成投资46.56亿元,增长44.8%;纺织工业完成投资17.11亿元,增长41.3%;竹木加工业完成投资14.79亿元,增长87.0%;造纸行业完成投资9.94亿元,增长105.6%;化工行业完成投资20.00亿元,增长123.8%;有色金属行业完成投资10.69亿元,增长52.9%;机械行业完成投资51.28亿元,增长60.5%;
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生态环保投资力度加大。全市相继启动多条道路的建设和改造,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2.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民生工程投资20.81亿元,增长41.8%;生态环保投资7.14亿元,增长19%。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开展拆迁、开工、劳动竞赛“三项行动”,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石长铁路复线益阳段,常安、安邵、岳常高速益阳段,319国道益阳南线高速公路等在建项目向前推进。G207线益阳段、S205桃江段一期基本建成;S308桃马公路、S225安化段、益阳港泥湾港区进港公路、沙头资江大桥、沅江黄茅洲大桥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三一中阳产业园、森华林业人造板生产线、奥士康精密线路板生产线一期、金沙重机年产40万吨型钢生产线、圣德锰业电解锰等项目竣工投产。沅纸20万吨化机浆生产线、科力远动力电池新厂、海螺水泥、南方水泥二期、拓普竹麻等项目顺利推进。年产万吨多晶硅生产项目本年完成投资11.58亿元,桃花江核电站本年完成投资5.91亿元。
房地产投资继续增长。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0.59亿元,同比增长27.9%。其中住宅投资63.94亿元,增长31%。施工面积926.91万平方米,增长36.1%,其中新开工面积347.07万平方米,增长15.8%。商品房销售面积229.91万平方米,增长18.3%;空置面积45.22万平方米,增长10.8%。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6.9亿元,增长17.8%。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7.4亿元,乡村零售额49.5亿元,分别增长18%和16.8%。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0.2亿元,增长29.7%;零售业零售额249.4亿元,增长17.1%;住宿业零售额6.4亿元,增长21.6%;餐饮业零售额30.9亿元,增长15.8%。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100.2亿元,增长31.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2.7%。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总量创历史新高。2011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8808万美元,同比增长29.8%。其中出口40257万美元,增长23.42%;进口8551万美元,增长71.7%。一般贸易进出口额42976万美元,增长34.3%,占进出口总额88.1%;加工贸易进出口额5527万美元,增长13.5%,占进出口总额的11.3%。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实际引进内资形成固定资产177.96亿元。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0个,直接利用外资12258万美元,增长21.6%。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旅游总收入92.3亿元,增长21.1%;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556.1万人次,增长20.9%。安化茶马古道、山乡巨变第一村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皇家湖旅游度假区基本建成并对外营业。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11年,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31.63亿吨公里,增长23.6%;旅客周转量45.09亿人公里,增长12.8%。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46.41万辆,比上年增长15%,其中汽车13.55万辆,增长20.9%。私人汽车11.88万辆,增长22.9%。
    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9.05亿元,增长12.3%;全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3.2万户,比上年减少8.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03.7万户,净增24.19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20.2万户,净增3.8万户。平均每万人拥有移动电话4255部,拥有国际互联网422户。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201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27.73亿元,比年初增加120.64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59.06亿元,比年初增加55.0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63.46亿元,比年初增加1.2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92.94亿元,新增53.64亿元。分类看,工业贷款余额98.07亿元,新增8.51亿元;涉农贷款余额200.8亿元,新增30.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00.33亿元,比年初增加82.01亿元。交通银行益阳分行和华融湘江银行益阳分行进驻我市。证券业交易量有所回落,全年股票交易额409.35亿元,比上年减少18%。
          2006-2011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及增长速度
     保险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25家,其中寿险14家,产险11家。全年保费收入26.44亿元,增长0.4%。其中:寿险20.4亿元,下降3.4%;产险6.04亿元,增长15.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11年,全市共争取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省级项目95项。获得项目资金2622.5万元,比上年增长23%。共有39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其中省级一等奖 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技术市场成交活跃,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87份,合同金额3498.95万元。全市74家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27.6亿元,比上年增长39.3 %;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2.04亿元,增长41.9%,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1.7%。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我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255所,其中:幼儿园439所,小学550所,初中196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普通高中37所,职业高中30所;在校学生552806人,其中:学前教育学生82712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78746人,特校学生414人,普通高中62582人,职业高中28352人;全市有教职工66466人,其中在职47301人。高考一、二本分别录取1688人、4990人,高出全省比例1.06和1.48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2011年主办了第二届花鼓戏汇演,全市3个专业剧团和6个民间职业剧团的20个优秀剧目参加汇演,演职人员400人次,近3万人次观看汇演。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乡情益阳”画展,邀请了50余位全国以及本市知名画家创作了百余幅精美画作参展。开展了建党90周年大型图片展、“山乡巨变”乡土文学征文、庆祝建党90周年少儿优秀节目展演、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京剧演唱会等。举办了湖南省首届地花鼓艺术节,有市内外的40支地花鼓代表队参加,700多名演员和知名艺术家登台献艺。在全省第八届“三湘蒲公英”少儿音乐舞蹈大赛中,我市获得3个金奖、4个银奖。钟全昌的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周丽群编导的少儿舞《看戏》获第六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比赛金奖。提前完成659家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各项配送工作全部到位。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免费开放。益阳大剧院完成会务接待和大型文艺演出355场次,周立波故居全年接待参观游客30余万人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叶紫故居隆重开馆。“演艺惠民”送戏下乡演出全年完成335场。市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29.5万人次,先后接待了韩国南海郡代表团、以色列蒂科瓦市代表团,对外文化交流影响深远。《何凤山博士“生命签证展览”》荣获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十一五”期间优秀陈列展览奖。南县地花鼓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益阳文化产业园、资阳文化活动中心、桃花江文化艺术园等一批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列入全省“十二五”发展规划。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2011年共争取到项目19个,总投资1.78亿元,其中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8970万元,地方自筹8800万元。全市有345.53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84%。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效果明显,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结核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妇幼卫生与社区卫生工作稳步推进,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得到进一步加强。
    体育事业有新成效。出色完成全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的承办工作, 我市代表团有175名运动员参赛,获金牌41枚列全省第一名,总分1020分列全省第二名。加快全民健身步伐,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今年我市群众体育活动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体育活动。不断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在全市新安装全民健身器材28套,争取省下拨资金60万元,建设1处全民健身广场和2个乡镇健身工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和各类群众体育活动,向全社会进行体彩公益事业及全民健身运动成果的广泛宣传,取得积极成效。
十一、人口和环境保护
   人口计生工作卓有成效。认真落实“两扶”制度,对国家、省统一部署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特别扶助,严格按照入户调查、群众座谈、县乡村三级公示、县级核查、市级督查的程序,严把政策确认关。全市确认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13374 人,其中新增 2454 人,退出 301 人;确认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 1668 人,其中新增 235 人,退出 22 人。进一步推进人口文化建设,积极倡导婚育新风,多措并举推进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出生人口素质得到提高。 2011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78.74万人,常住人口 431.44万人。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2011年共投入资金2亿元,完成污染治理项目60个,建成环保设施65台(套)。全市国控重点污染源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铅已全面完成2011年度减排目标。全市共检查企业600多家,重点排查了涉铅、涉镉、涉砷、涉铬和涉锑等污染企业41家,整改相关污染企业41家。统计和监测数据表明,2011年资江干流益阳段地表水4个监测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达标率为100%;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东坪镇、桃花江镇、南洲镇和沅江市城区等重点城镇的环境水体、空气和噪声质量持续改善,并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村2个,省级优美乡镇5个,省级生态示范村26个。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11年城镇新增就业35825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为100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 86.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 17944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 109人;扶持创业 960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5.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14%以内。养老保险新增参保 19375 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 11560人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据抽样调查显示,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28元,比上年增加2065元,增长13.5%。人均消费支出12326元,比上年增加1220元,增长11%。人均家庭总收入中,工薪收入10327元,增加1007元;经营净收入3312元,增加660元;财产性收入463元,增加115元;转移性收入4031元,增加432元。八大类消费支出全面增长。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1.3%,衣着支出增长9.8%,居住支出增长11.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0.4%,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0%,交通通讯支出增长13.6%,杂项商品及服务支出增长26.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6.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空调99.7台、家用电脑54.5台、家用汽车6.1辆,分别比上年增加16.4台、14.4台和2.4辆。2011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8.3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08平方米。
农民人均纯收入超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773元,比上年增加1156元,增长20.6%,创历史新高,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06元,增幅快3.8个百分点。其中:农民工资性收入2809元,增长22.7%;家庭经营收入3440元,增长17.9%。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644元,比上年增长21.7%,八大类消费中“穿、住、用”增幅均超过2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4%,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4台,洗衣机82台,电冰箱68台,摩托车54台,移动电话220部,分别比上年增加9台、14台、21台、4台和65部。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46.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18平方米。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