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稳中趋好 发展态势不断巩固
发布时间:2021-04-21 08:51 作者: 来源:市局综合科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今年以来,全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全市经济延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从几大主要经济指标的运行情况来看,同比均呈现了大幅增长,如果扣除基数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为平稳,基本保持在合理区间。

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6.29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居全省第9位,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8%,两年平均增长5.3%。其中:一产业增加值47.58亿元,增长7.4%,两年平均增长1.8%;二产业增加值185.26亿元,增长16.5%,两年平均增长5.4%;三产业增加值203.45亿元,增长13.4%,两年平均增长6.1%

一、经济运行特点

(一)农业生产稳定。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2亿元,同比增长9.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0,2019年一季度增长6.0%,两年平均增长3.0%。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目标任务547万亩(其中早稻面积165万亩),超省定任务2万亩,粮食总产量目标任务230万吨。截止47日,已完成早稻播种123.67万亩,为市定任务的75%。全市蔬菜总产量110.7万吨,增长4.2%;油菜播种面积195.7万亩,增长1.8%。非洲猪瘟导致近两年来全市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处于低谷,今年加大了生猪生产恢复力度,新开工建设生猪规模养殖场65个,新增产能约60万头。全市生猪出栏100.01万头,增长31.9%;家禽出栏776.5万羽,增长3.5%;水产品产量10.27万吨,增长3.4%

(二)工业生产大幅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4位,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7%,两年平均增长5.2%。其中:九大支柱行业增长20.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股份制企业增长20.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市级及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长20.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

(三)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8位,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25.3%,两年平均增长11.9%。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9.2%,亿元项目投资增长13.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2.3%。分三次产业看,一产业投资增长140.6%;二产业投资增长19.5%;三产业投资增长17.9%。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18.6%,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2.8;民生工程投资增长8.8%。分县域看,8个区县(市)均有增长,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的有赫山区和南县,速度最快的南县增长31.5%,比增速最低的资阳区高14.1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活跃。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93亿元,同比增长31.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6.1%,两年平均增长7.8%。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44亿元,增长31.6%;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9亿元,增长29.1%。城镇增速分别高于全市和乡村0.42.5个百分点。从行业看,餐饮业增速最高。其中:批发业21.17亿元,增长14.0%;零售业137.15亿元,增长25.5%;餐饮业47.88亿元,增长64.2%;住宿业7.73亿元,增长27.5%

(五)财税收入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52亿元,同比增长15.8%,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8.6%,两年平均增长8.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中税收收入31.92亿元,增长13.9%,两年平均增长6.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43亿元,增长23.0%,增速居全省第3位,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26.1%,两年平均增长12.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0.01亿元,下降0.9%,增速居全省第12位。其中:八项支出71.88亿元,下降8.9%

(六)先行指标向好。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23.03亿度,同比增长14.1%,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4.5%,两年平均增长2.2%。分三次产业看,一产业用电量0.36亿度,增长22.7%。二产业用电量9.15亿度,增长26.1%。其中,工业用电量8.86亿度,增长24.2%。三产业用电量4.04亿度,增长33.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48亿度,下降1.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41.2%

(七)居民收入增长。一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1元,同比名义增长12.1%,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4.8%,两年平均名义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61元,名义增长10.3%,两年平均名义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91元,名义增长14.0%,两年平均名义增长8.3%

(八)物价涨幅温和。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0.2%,低于上年同期涨幅4.2个百分点。从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看,医疗保健类上涨1.3%、衣着类上涨0.7%、食品烟酒类上涨0.5%、居住类和其他用品服务类分别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9%、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5%、教育文化娱乐类下降0.1%

(九)金融稳健运行。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450.91亿元,比年初增加157.44亿元,增长6.9,增速居全省第4位。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842.25亿元,比年初增加179.94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55.37亿元,比年初增加115.84亿元,增长7.5%,增速居全省第6位。

二、需关注的问题

(一)经济基础仍需夯实。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影响,全市主要指标增速出现了大幅下降,基数低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今年一季度的增速。我们采用几何平均法通过计算20212020年两年平均增速来剔除低基数的影响,与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以体现实际的增长情况。GDP两年平均增速比2019年一季度低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比2019年一季度低2.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分别比2019年一季度低1.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规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市场消费尚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前的发展水平,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二)农业生产形势多变。一是农资市场价格涨幅明显。常规稻种子价格比去年同期翻一番。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工农资产品受石油等原材料上涨影响,市场价格涨幅明显,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效益。二是生猪产业发展存在隐忧。一方面,农业农村部今年先后公布了新疆等地发生多起非洲猪瘟疫情,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对生猪稳产保供带来冲击。另一方面,目前全市生猪价格约每公斤25元左右,同比下降28.6%,预计仍呈继续下降的趋势。为避免“猪周期”低谷来临,价格跌破盈亏平衡线导致亏本,广大养殖场(户)不能盲目无序扩张。

(三)投资结构有待优化。一是三次产业投资增速差距明显。一季度,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40.6%19.5%17.9%,同比分别提高181.65.419.6个百分点;二是部分领域投资不稳定。生态环境投资、基础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分别为-8.2%3.3%5.8%,分别比1-2月回落14.411.925.3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投资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2.3%,比1-2月回落8.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75.57万平方米,增长37.9%,增速比1-2月回落31.8个百分点。

(四)工业生产仍不稳定。一是大中型工业增速回落。一季度,大中型工业企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比1-2月回落9.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0%,低于全市规模工业两年增长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二是几大重点行业增速回落明显。规模工业中的竹木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业、建材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7.0%21.5%26.4%,分别比1-2月回落17.733.311.1个百分点。

三、经济运行建议

(一)积极帮扶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去年以来,宏观政策围绕市场主体所需,采取了一系列减税降费纾困政策,为保市场主体发挥了显著成效。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一是宏观经济总体呈现出稳定恢复的良好态势,这和微观主体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二是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好转,信心将不断增强。3月份全国PMI中小型企业的采购经理指数重新回到了景气区间以上。今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急转弯,都表明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弱,要继续帮助市场主体恢复元气。

(二)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一是重点关注春耕备耕情况。保障种子、化肥、农药等春耕物资的正常供应,保证农业用水供给。二是继续推进生猪产业发展。建议继续增加财政投入,重点支持现代化、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建设。在继续落实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商品猪保险机制。三是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促进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稳步发展。

(三)助推工业快速发展。一是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工业企业的监测力度和精准调度,以稳住工业生产基本盘。二是进一步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微工业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促进金融服务工业实体经济循环发展。三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的企业,推动工业产业发展由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四)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一是要确保投资项目的开工建设,尤其是续建项目要加快施工进度,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在补短板、调结构、强弱项方面的导向作用。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谋划、储备并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以项目促增长、提质量、增后劲。三是激活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向新兴产业等领域,使民间资本进得来、能发展、有效益,增强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供稿:市局综合科 王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